——河源市商務局“八五”“誰執法誰普法”履職評議工作報告
“八五”普法以來,河源市商務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堅持“誰執法誰普法”工作原則,通過“五個三”工作法,敢為善為、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克服了中美經貿斗爭、全球經濟下行等多重風險挑戰,有效推動商務運行穩中有進、動能增強、預期改善,招商引資取得歷史性突破,消費市場復蘇升級,外資外貿穩中向好,推動我市成功獲批中國(河源)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東源及連平縣獲批國家級縣域商業建設行動縣,獲批“廣東省粵菜美食街”、省級加工貿易產業轉移園、省級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省級縣域商業建設行動縣等一批省級項目,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作出了積極貢獻,15項工作獲得省、市相關聯系部門通報表揚及感謝。
(獲批多項國家級、省級項目)
現將我局普法工作履職情況報告如下:
一、堅持“三個建設”,強化普法力度,構建商務法治格局
(一)堅持組織建設。為做好普法工作,市商務局堅持黨建引領,成立了以局黨組書記、局長為組長的“八五”普法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普法宣傳隊伍,形成了上下聯動、各司其職的強有力普法隊伍。局黨組高站位高標準統籌謀劃法治工作,把落實普法責任制作為推進商務法治建設的重要抓手,納入年度工作重點和黨組議事日程,推動普法工作與中心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為我局普法工作提供了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普法領導小組和普法隊伍、普法志愿者隊伍文件)
(二)堅持規劃建設。市商務局結合工作實際,制定了商務領域“八五”普法的綱領性文件——《河源市商務局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方案(2021-2025年)》,明確“八五”商務普法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原則、組織領導、工作安排及工作要求等,為“八五”普法的全面啟動打下扎實基礎。每年制定普法工作要點和計劃,合理地對工作任務進行分解落實,實行任務到崗,責任到人,做到年初有計劃,年中有跟進,年度有總結。
(宣傳教育工作方案、每年工作要點和計劃文件圖片)
(三)堅持保障建設。市商務局高度重視法規學習,將經費預算作為落實普法工作責任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抓手,“八五”期間共投入超245萬元用于法治宣傳、教育和培訓中,購買或編印了民法典、安全生產法、招商引資政策匯編、商務應知應會法律法規等一批法律宣傳讀本和資料,多形式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編印、購買的書籍、手冊、海報等資料用于普法宣傳)
二、注重“三個能力”,握牢普法尺度,提升商務法治效能
(一)常態化學法,提高干部依法決策的能力。市商務局堅持把領導干部帶頭學法、模范守法作為商務法治建設的關鍵。制定了局領導干部學法制度,健全完善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法制度。每年根據單位職責及新法新規的出臺情況,開展形式多樣的領導干部學法活動。2021年以來,圍繞憲法、保密法、民法典,商務法律法規政策,黨紀黨規等,累計開展黨組第一議題學習174次,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65次。
(二)堅持專業化輔導,提升干部依法行政履職的能力。市商務局堅持把法律知識作為工作人員培訓的必修課程,提升履職能力。一是強化法治基礎培訓。積極組織參加商務部、省商務廳和同級司法行政部門舉辦的法治講座、培訓。舉辦了反壟斷宣傳、貿易政策合規輔導、公平競爭審查、公平貿易業務、商務系統普法等18場商務領域法治講座、培訓,組織了10余次現場觀摩學習。持續舉辦全市“1+3”產業招商大講堂,4期班次共計約320人次參加培訓。二是以案為鑒筑牢防線。運用以案說法、旁聽庭審等方式提高商務人員學法熱情,制作、收集法律法規案例選編,以更形象更生動的典型案例反思工作落實。三是強化執法能力。加強行政執法人員資格管理工作,全面實行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目前全局已有19人取得行政執法證,執法科室全覆蓋。四是落實法律顧問工作制度。聘請了專業律師團隊為常年法律顧問,為我局提供文件合法性審查、公平競爭審查、合同簽訂等全面法律咨詢服務170次。
(編印、購買的書籍、手冊、海報等資料用于普法宣傳)
(開展《汽車銷售管理辦法》宣講活動)
(舉辦全市“1+3”產業招商大講堂,學習分享招商政策)
(三)注重成效轉化,促進干部善作善成的能力。每年組織全體工作人員參與年度學法考試,并將學法用法情況納入年度考核重要內容,實現領導述職述廉述法“三位一體”,“八五”普法至今,組織全局干部參與年度學法考試,參考率和優秀率都達到100%。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加強廉政學習教育,主動接受各方監督,始終保持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開展廉政學習教育黨日活動)
三、突出“三個重點”,增加普法廣度,促進社會依法治理
(一)突出時間節點,重點開展專項普法宣傳。把握“3·15”消費者權益日、“4·15”國家安全日、“6·26”禁毒宣傳日、“12·4”國家憲法日、民法典宣傳月、全省商務法律服務月等重大時間節點以及重大節慶期間,廣泛開展法治宣傳進機關、進社區、進企業、進網絡活動,營造學法守法的良好社會氛圍。近年來,在重大節日前后對全市商超(大型商業綜合體)、餐飲燃氣、拍賣、二手車交易、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等行業開展安全生產督導578次,召集企業負責人、管理人員開展安全生產線上線下培訓、座談超10000人次,實現商務領域和諧穩定發展。
(聯合市司法局、市律師協會舉辦2025年河源市民法典宣傳月“法治益企行”普法宣傳活動)
(對汽車銷售企業和汽車拆解等企業檢查,普及安全生產法、汽車銷售管理辦法和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二)突出社會熱點,重點落實公益普法責任。一是積極倡導文明用餐,制止餐飲浪費。印發了《河源市餐飲行業制止餐飲浪費行為規范(試行)》,印發了《河源市制止餐飲浪費·共建文明餐桌實施指引(試行)》《2023年制止餐飲浪費·共建文明餐桌實施方案》。積極開展推廣使用“公筷公勺”,深化“光盤行動”,組織“文明誠信餐廳”評選,營造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把制止餐飲浪費納入餐飲行業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實施制止餐飲浪費行為政策措施。截至目前共下發了10500份宣傳海報、2500份桌貼和2000份臺卡發放至全市主要餐飲連鎖門店、賓館、酒樓、茶樓等餐飲場所,發放6000份公筷公勺文明用餐和光盤行動的宣傳單張,召開專題講座4次,餐飲浪費現象得到一定遏制,科學文明、健康節約的飲食觀念正逐漸深入人心。二是高位推動家政行業標準化建設。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市家政服務業規范化建設的通知》《河源市居家上門服務證項目實施方案》,把廣東省家政服務地方標準宣傳、推廣到轄區內家政服務機構,指導家政服務機構按省有關標準開展機構建設、企業培訓、企業信用和家政服務員管理等。推行家政服務員持證上崗(家政服務碼)制度,目前,全市持碼人員4456名,建立了全覆蓋持(家政服務)碼上崗模式。發放居家上門服務證數量及建立家政企業和家政服務員信用信息檔案數量全省排名前列,有效促進了我市家政服務業標準化建設,規范化發展進程。三是積極倡導誠信興商,構建文明和諧的經營秩序。細化誠信經營主題實踐內容,以誠實守信為根本準則,倡導各商貿企業主動參與到誠信興商行列,自覺提高誠信守法意識,用實際行動樹立良好的商業信譽,履行社會責任,構建文明和諧的經營秩序。四是積極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市商務局始終堅持參與基層社會治理,通過組織黨員志愿者活動,積極參加交通整治、創文鞏衛、禁毒宣傳、綜治維穩等各項公益活動。目前我局工作人員注冊志愿者注冊率達100%,累計開展志愿服務時長超2000小時,為全社會堅守法律法規底線、國家利益底線、公民合法權益底線、社會公共秩序底線等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
(開展“推廣公筷公勺 共享健康生活”宣講會)
(開展“倡導誠信興商·共建文明風尚”誠信經營主題實踐活動)
(開展《廣東省家政服務條例》普法宣講會)
(志愿者送法進社區、進企業公益活動)
(三)突出“自選動作”并重,推動營商環境深入人心。我市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加強地方性法規和政策宣傳是我局普法宣傳的重點。主動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日、憲法宣傳周、鄉村振興對口協作、推介交流活動等契機,廣泛宣傳《河源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河源市人才發展促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擴大公民對地方性法規的知曉度,有效提升城市面貌和公民法治素養。同時,大力發揮“投資廣東”平臺投資政策宣傳作用,打好以商招商、駐點招商、活動招商、合作招商、商協會招商等“組合拳”,編印系列宣傳手冊,積極宣傳河源投資環境,打響河源“三大樣板”。
四、聚焦“三大主責”,確保普法精度,推動商務高質量發展
(一)圍繞“促消費”政策落實。“八五”普法以來,我局加大步伐推動消費升級,2024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90.11億元;今年1-5月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3億元,同比增長2.5%。大力推進以舊換新政策。2024年共發放專項補貼資金超1.2億元,帶動汽車銷售超5000輛、家電銷售超6.4萬臺(套),累計拉動消費超10億元,推動143家企業上限入庫。今年上半年,全市消費品以舊換新共核銷補貼資金超1.6億元,帶動相關商品消費超11.5億元。擦亮消費品牌。圍繞“河通四海·源惠萬家”消費品牌,市縣商務部門組織舉辦年貨節、汽車消費節、家裝博覽會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促消費活動年均超120場次。深化深河合作,打造深圳精品展銷中心(河源)。加速推進融合消費。按照“打造消費新場景”的措施要求,制作發布河源消費“網紅打卡地”導覽圖,推薦重點商超、餐飲等限上商貿企業融入“樂游河源”精品旅游線路。聯合建行、農行等金融機構發放商超消費券、現金紅包等。推進縣域商業建設,助力“百千萬工程”。指導推動東源、連平、紫金縣完成國家級、省級縣域商業建設行動縣項目,通過抓“流通+消費”,建設改造一批縣域商貿中心、鎮級商貿網點,提檔升級縣域消費設施,完善縣鄉村三級商貿物流配送體系,提升縣域居民消費品質。其中,縣域商業建設“東源成效”被主流權威媒體宣傳報道。
(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解讀培訓會)
(《中國財經報》宣傳報道縣域商業建設“東源成效”)
(二)聚焦“五外聯動”組合拳制度優勢。一是外貿政策落細落實,推動外貿突破230億元。組織企業參加歷屆廣交會,參展展位突破179個,2021年以來訂單額(含意向)超20000萬美元。組織超百家企業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發動超40家重點企業參加“粵貿全球”計劃境外重點展會55場。支持外貿企業擴大進出口增量,年均新增外貿企業20家。支持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業務,約200家企業在阿里國際站、亞馬遜等平臺開設跨境電商店鋪,每年組織企業參加跨境電商交易會等超20場對接交流活動,組織參加跨境電商相關培訓活動,舉辦跨境電商助力“百千萬工程”河源產業對接大會,參會人次超2000人,政策普及面全方位鋪開,2024年實現跨境電商線上年交易額達2.13億元。二是貫徹法規保障外資權益,促進擴增量提質量。堅持全面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落實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制度,普及同等享受國民待遇政策。建立穩外資工作專班機制和跨部門投訴協調機制,定期召開政企“面對面”外資企業圓桌會,協調解決重點外資企業訴求建議10項以上,“廣東省加工貿易制造業龍頭企業”數取得零的突破。政策落實加速營商環境優化,外商投資企業穩步增加,累計吸收外資28億元。三是政策導向引領服務外包提質升級,訂單量激增。組織重點服務外包企業參加服貿會、廣交會、粵港澳大灣區服貿大會等,2021年以來承接服務外包合同簽約金額8291.07萬美元,接包合同執行金額6307.43萬美元。四是政策加碼風險防范,落實推動外經做優做強。針對國際貿易風險和貿易摩擦高發態勢,擴大企業投保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累計支持企業投保出口信保398家次,累計承保規模6.8億美元,累計保險賠付58.4萬美元,提高服務成效。會同市司法局、市律協共同開展商務法律服務月活動,通過法律培訓、座談交流、咨詢服務、合規體檢等具體方式開展涉外法律服務。針對境外投資企業開展境外安全風險防范專項宣講,提升企業合規經營意識,保障外派勞務人員合法權益,提高風險防范及應急處置能力。加強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及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鏈、供應鏈等鏈式合作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組織企業線上參與“千百十”綜合服務項目系列交流會,精準對接香港河源社團總會、香港工業總會、香港工商總會、香港電子業商會、馬來西亞中國總商會等重點商協會加強交流合作。
(加強涉外法律服務助力“五外聯動”座談交流)
(三)關鍵打響產業“大會戰”制度型頂層設計。一是突出構建產業體系。以“十五五”規劃編制為契機,大力發展“1+3”主導產業,優化產業發展布局,做大做強制造業主導產業,支持縣域做大做強特色經濟和支柱產業。高標準推進環萬綠湖世界級“湖泊+”綠色發展區建設,打造全鏈條水產業體系,大力發展生態高效農業,打造世界級“湖泊+”文化旅游目的地。二是大力優化平臺發展。明確發展定位,建立招商引資“自畫像”反饋、全鏈條跟進工作機制,按照“強鏈、補鏈、延鏈”的路徑形成產業集聚效應,突出抓好龍頭骨干企業及抱團項目的引進和培育。三是堅持大抓項目。落實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研究主攻的產業鏈條、產業環節,制定了《河源市“1+3”產業鏈招商圖譜》,形成了“一產業一圖譜一鏈條”。印發《2025河源市招商引資攻堅行動計劃》,打好多模式招商“組合拳”。印發《河源市超億元制造業項目落地全流程管理辦法(試行)》,推動項目落地。四是注重企業發展能力。建立健全逐級后備、逐級遞進的梯度培育機制,建立擬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名錄庫,深入開展工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擴能增量、提質增品、降本增利、提效增值四大重點行動。五是強化要素保障。在《河源市2025年產業建設“大會戰”工作方案》總體框架下,配套《河源市2025年產業建設大會戰重要事項清單》《河源市產業建設大會戰指揮部綜合調度組工作機制(試行)》《河源市產業建設“大會戰”集中服務和推進日工作指引》等機制為綜合保障。為高效促成項目落地,制定印發《河源市招商引資項目跨區域流轉和利益共享機制》《河源市招商引資項目評估工作指引》《河源市超億元制造業項目調度和研判推進工作指引》,形成閉環管理。實施要素保障、審批提速、服務提質、精準解題“四合一”攻堅行動,大抓營商環境,打造發展高地。
在制度、政策加持下,河源一片沃土,連續多年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超百,加速打造電子信息、水飲料及食品、先進材料、機械與模具等“1+3”產業集群。實施產業建設“大會戰”以來(截至5月底),招商引資簽約項目117個、同比增長18.18%,投資總額256.67億元、同比增長22.48%。其中,超億元制造業簽約項目數量79個,超額完成時序進度。
(制度化開展招商引資工作)
五、用好“三個平臺”,提升宣傳質效,營造良好法治營商環境
(一)用好便民與普適化相結合的融媒體普法平臺。強化“整體發聲”“熱點回應”,用圖文、視頻、案例等方式將“硬政策”作“深解讀”。向河源日報、廣播電視臺等傳統媒體投送優質商務宣傳稿件的同時,為適應微政務時代新需求,開設便民度高、使用率大的“河源商務”微信公眾號,推送商務法律法規和政策供企業和群眾閱覽。突出政府門戶網站權威優勢,及時發布商務法規、最新政策、通知公告等,及時回應關切。
(“河源商務”公眾號專設法治宣傳欄目及投資政策指引)
(二)搭建咨詢與互動相結合的響應服務平臺。認真做好12345熱線工作,梳理接聽和辦理流程,即時解答群眾咨詢的問題,提高熱線答復準確率,規范性和處理效率,把服務熱線打造成普法的互動平臺。局領導帶頭參加“民聲熱線”活動,向全市宣傳和解讀商務領域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制定首席服務官制度,為投資企業從項目洽談到投產的提供全過程跟蹤服務。
(黨組書記、局長帶隊參加民聲熱線,為市民解讀政策,答疑解惑)
(首席服務官全過程跟蹤服務)
(三)強化行業分類與專項普法相結合的互動平臺。建立重點聯系企業制度,主動進企入廠,開展面對面、點對點的政策服務,暢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有效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在商務執法改革后,認真按照市場綜合執法改革要求,積極參與市場監管領域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對我市二手機動車銷售企業、外商投資企業、新車銷售市場等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工作,對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有關違法線索及時移交市場綜合執法部門。對外貿、外資、內貿相關行業企業作專題政企交流,及時回應關切,普及行業發展政策,制定切實有效的穩增長政策。
【召開河源市“面對面”政企交流座談會(家具企業專場),向企業宣貫政策】
(對商超、餐飲、汽車拆解等行業,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檢查)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讓法治賦能經濟發展是商務部門的職責所在。我局將以“誰執法誰普法”評議活動為契機,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市委八屆九次全會的決策部署,扎實落實市委“138”具體安排,推動綠色崛起邁出堅實步伐,讓法治為商務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