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從海關總署廣東分署舉行的發布會上獲悉,今年1—7月,廣東外貿進出口4.55萬億元,同比下降1.1%。其中,出口3萬億元,增長3.1%;進口1.55萬億元,下降8.2%。
單7月,廣東外貿進出口6942.8億元,同比增長0.1%,在全國穩外貿大局中發揮出“頂梁柱”“壓艙石”作用。其中,出口4472.6億元,增長0.4%;進口2470.2億元,下降0.4%。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復蘇乏力,海外需求不振、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加大等因素對全球貿易造成較大沖擊。目前來看,廣東外貿頂住了壓力、穩住了規模、提升了質量,1—7月進出口總體平穩,重點地市穩定增長,“新三樣”出口、能源產品進口保持強勁。特別是7月企穩回升,彰顯韌性與活力。
揭陽、汕尾進出口增長23.6%、10.2%
1—7月,廣東外貿進出口降幅較上半年收窄0.2個百分點,占全國外貿比重19.3%,運行總體平穩。其中出口創歷史同期新高,規模首次突破3萬億元。同時,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5.7%,增速較整體快6.8個百分點,比重達到58.1%,較去年同期提升3.7個百分點。
從主體上看,民營企業進出口規模不斷壯大。1—7月,廣東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11.3萬家,增加8.9%。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2.74萬億元,同比增長6%,占進出口總值的60.3%,同比提升4個百分點。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55萬億元,國有企業進出口2549.1億元,分別占進出口總值的34%和5.6%。
重點地市方面,1—7月,深圳、廣州、惠州進出口分別增長5%、8.1%、4%,合計占全省外貿進出口總值超過六成。部分地市快速增長,揭陽、汕尾進出口分別增長23.6%、10.2%。此外,廣東特殊監管區域進出口增勢良好,增長6.9%,占進出口總值的比重達14%。
從區域上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速繼續高于整體。1—7月廣東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1.3萬億元,增長7.3%,高出整體增速8.4個百分點,占進出口總值的28.6%,同比提升2.2個百分點。其中,對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進出口7456億元,增長3.2%。
從品類上看,“新三樣”出口動能更加充足,1—7月,廣東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出口分別增長570.8%、23.9%、44%。能源產品進口需求旺盛,1—7月,廣東進口原油、天然氣和煤炭等能源產品695.1億元,增長30%。
當前,廣東外貿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比較多。但廣東外貿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隨著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穩外貿政策紅利不斷釋放、重大項目加快落地,外貿經營主體活力進一步增強,將為廣東外貿促穩提質提供堅實動力。
出臺5方面20條措施促廣東外貿穩增長
日前,海關總署廣東分署會同省內海關出臺《廣東省內海關支持廣東優化營商環境 推動全省外貿穩規模優結構20條措施》,聚焦提升進出口通關效率、支持廣東擴大進出口、幫助企業減負增效、服務廣東外貿創新發展、促進廣東跨境貿易便利化等方面,進一步釋放政策紅利,提振企業信心。
其中,在提升進出口通關效率上,海關將在省內有條件的海運、航空、鐵路口岸更好實施“直裝直提”試點,擴大“組合港”“一港通”等區域物流一體化便利措施覆蓋范圍;支持全面建設港珠澳大橋經貿新通道;優化科研用特殊物品檢疫審批,將科研合作項目所需的生物樣品審批時限由20個工作日壓縮到10個工作日以內。
為支持廣東擴大進出口,海關還全面推廣真空包裝等高新技術貨物布控查驗模式,對符合條件的進口礦產品和原油實施“先放后檢”;促進農食產品進出口多元化,支持廣東建設各類型海關指定監管場地;推動供港澳生鮮產品和廣東特色農產品擴大出口。
為幫助企業減負增效,省內海關將加強高級認證企業培育,有效落實主動披露政策;實施內銷集中征稅、開展“保稅+ERP”監管、推進“單耗自核”,持續做好技術性貿易措施咨詢服務,幫助企業應對不合理的技術性貿易壁壘。
在服務廣東外貿創新發展方面,海關將開展跨境電商零售出口跨關區退貨試點,支持跨境電商等出口貨物多模式拼箱出境;推廣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退貨中心倉”,支持設立全球集拼分撥中心。同時,海關支持新能源汽車、儲能產品擴大出口,開行更多整車出口班列;加快出口鋰電池危險貨物包裝使用鑒定的辦理時效。
在促進廣東跨境貿易便利方面,文件明確,在廣州、深圳、東莞開展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并實現全省專項行動一體化推進;加強與港澳地區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上的合作,加快粵澳“一單兩報”深化應用;強化海關“智慧海關”建設與“智慧口岸”對接;強化外貿形勢分析和海關統計服務,加大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力度。
會上透露,下一步廣東分署和省內海關將牢牢把握第三季度關鍵期,持續加強政策供給和組織謀劃,全力推動20條措施落實落地,促進廣東外貿穩增長,為全省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來源: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