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烈日當空,但高埔小河水質綜合整治工程施工現場,挖掘機仍在不停作業。高埔小河支流水質凈化設施位于河源高新區高埔工業園內,作為高埔小河流域綜合整治項目的重點工程之一,不日將進入試水運行階段。
整治高埔小河勢在必行
高埔小河水質綜合整治工程,是河源高新區環保部門重點推進的工程,也是被列入市十件民生實事的重點項目。
高埔小河是典型的雨源補給型河流,洪水期流量大,枯水季流量小,屬于東江的一級支流,執行Ⅲ類功能區劃標準。
高埔小河發源于萬洞水庫,向東流經源城區和高新區,穿過園區內的科技大道,流入東江,集雨面積24.6平方公里,全長約14公里,其中河源高新區段長約3公里。
隨著河源高新區的開發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高埔小河出現了氨氮、耗氧量等水質指標超標現象,導致水質下降。高埔小河水質綜合整治工作迫在眉睫。
對此,市委常委、副市長、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指揮部、河源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王衛高度重視,河源高新區成立了高埔小河水體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由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孫鋒任組長,全面啟動高埔小河水質綜合整治工程,預計投入治理資金1800萬元。
這不僅是河源高新區保障東江流域供水安全的重要舉措,也是貫徹省委“在高水平保護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更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的生態優化行動。
聘請專業團隊調查監測流域水質
導致高埔小河水質變差的原因是什么?河源高新區聘請了專業團隊,對高埔小河全流域,特別是園區內的高埔小河支流和主河道,進行了污染現狀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高埔小河全河段最大的超標指標是氨氮,總磷的檢測結果較為理想。高埔小河發源地的水體是干凈的,但流經高埔市場時,部分生活污水和垃圾流入河內,導致水體變得渾濁。但更直接的影響是支流水的匯入。支流呈南北走向,在興工大道與科技大道交匯后匯入主河道。排查發現,支流的高埔工業園河段由于截污管網不完善,部分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直排河內,導致支流河段水質下降。
采取標本兼治綜合整治辦法
根據專家團隊的調查結果,河源高新區制定了《河源市高新區高埔小河水質較差水體綜合整治方案》(下稱《整治方案》),實施支流整治、主河道生態修復的聯合整治措施,進行標本兼治,從根本上保障全河段水質達到國家地表水III類標準,從而改善高埔小河全流域的生態環境。
最快改善支流河道面貌的辦法是清理河道。河源高新區環保部門組織人員,對高埔小河支流進行清淤疏浚,清除淤泥達2000多立方米;同時,實施河堤綠化、河道護岸工程,以防止雜草、垃圾堆積。
同時,河源高新區在支流建設水質凈化設施。筑建河道截流壩,建設水質凈化設施,將截留的污水進行凈化,經過“預處理+EBR生化系統+反應沉淀+消毒”等一系列工序,降低氨氮、總磷等含量,消殺致病菌和細菌,分離泥水,再將達標的水排回小河,向南流入主河道,再向東流入東江。
此外,為持續保持高埔小河支流的水質達標,河源高新區正在完善周邊截污主干管及截污子系統建設計劃,避免出現邊治理邊排污的情況。
同時,河源高新區在高埔小河主河道建設河涌生態體系,實施生態浮床、曝氣復氧、投放微生物菌劑等生態修復工程,以增加河道的自凈能力,徹底改善高埔小河的水質,確保高埔小河流入東江干流的水達標。生態修復工程設在高埔小河支流入口往前100米處,長約6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