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河源仲裁委員會、河源市律師協會聯合舉辦的“仲裁法施行三十周年,共商商事仲裁發展研討會”在廣東河源萬綠湖畔舉行。活動邀請了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局原二級巡視員、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石海,法治網總裁萬學忠,北京市委法律顧問團成員、北京仲裁委員會監事、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張崢等行業專家共同回顧中國仲裁事業三十年發展歷程,深入探討新時代商事仲裁高質量發展的路徑與方向,助推河源仲裁整體水平持續提升。河源仲裁委員會主任藍鋒以及河源市律師協會會長朱小紅出席活動并致辭,來自河源市工商聯、源城區工商聯和河源各銀行金融機構代表以及河源市律師協會律師、源城區工商聯調解員、河源仲裁委員會仲裁員近240余名業內人士出席活動。
藍鋒主任致辭時介紹,河源仲裁委員會雖起步較晚,但具后發優勢,它既吸收體制內仲裁機構專業化建設的經驗、嚴謹的辦案作風和紅線意識,又吸收民間仲裁機構大膽創新、市場化運作、程序靈活高效等優勢。河源仲裁充分利用地緣優勢,加強與廣東仲裁機構和商事主體的交流,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優質仲裁服務,支持法治和經濟發展。同時,藍鋒主任明確奮斗目標:第一個5年,努力把河源仲裁委打造成粵東北地區仲裁行業的排頭兵、“領頭羊”;第二個5年,爭取河源仲裁委發展進入中國仲裁的第一梯隊;第三個5年,把河源仲裁委建設成為在國際上有一定知名度的仲裁機構。從長遠視角出發,我們需逐步推動河源仲裁邁向國際化。主動積極參與國際仲裁規則的研究,加強與國際知名仲裁機構的交流,通過引進國際先進仲裁理念和人才,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精通國際法律、富有國際仲裁經驗的專業團隊,提升河源仲裁在國際上的知名度。
(圖:河源仲裁委員會主任藍鋒開幕致辭)
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局原二級巡視員、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石海以“我國仲裁發展回顧與展望”為題,發表了精彩的主題演講。石海全面回顧了我國仲裁發展的演變歷程,詳細闡述了當前的發展現狀,并深入剖析了包括構建中國特色仲裁理論體系、培育中國特色仲裁文化等影響仲裁事業更快、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關鍵問題。石海指出,仲裁文化作為軟實力,無論是引導當事人選擇仲裁、信任仲裁,還是仲裁機構間的競爭,均具有基礎性的支撐作用。若中國仲裁能夠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體系,將對提升我國仲裁的國際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產生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近年來,人工智能迅猛發展,在為人類帶來新的文明機遇的同時,也對現有法律關系提出了新的挑戰。石海強調“我國的仲裁始終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可以預見,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我國仲裁在AI技術的應用及解決AI相關糾紛方面,必將與時俱進,持續推進AI技術與法律的深度融合。”
(圖: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局原二級巡視員、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石海)
接著,法治網總裁萬學忠以“媒體視角下的中國仲裁30年”為題,發表了主題演講。萬學忠指出,仲裁已成為訴訟外解決民商事爭議最為重要且高效的方式。仲裁被視為市場經濟的自愈機制,強調應減少“敲錘子”式的剛性裁決,而更多地注重“解扣子”式的柔性調解。仲裁工作體制的社會化、仲裁機構建設的規范化、仲裁發展機制的市場化等理念已深入人心。萬學忠認為,優秀商事仲裁機構的定位應該是法治化營商環境的亮麗名片、基層社會治理的中堅力量、前沿法律問題的學術講堂、法律風險防范的預警機構、法治建設的專家智庫、商事仲裁的服務高地。
(圖:法治網總裁 萬學忠)
在上午的圓桌論壇環節,由河源仲裁委員會副主任黃俏安擔任主持,并特邀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局原二級巡視員、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石海,法治網總裁萬學忠、原廣州仲裁委員會副主任李非淆、中國政法大學仲裁研究院研究員羅子建以及法學博士、原佛山仲裁辦主任胡宗仁,共同圍繞“中小城市仲裁機構的健康發展”這一主題展開深入探討與經驗分享。
(圖:圓桌討論現場)
下午的活動,首先由中共北京市委法律顧問團成員、北京仲裁委員會監事、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張崢主講,主題為《溫文爾雅的博弈——商事仲裁實務中的“挑戰”與“應對”》。張崢指出,理解商事仲裁的“一把總鑰匙”是當事人的授權與約定,其具備兩大顯著特點:管轄獨立性和程序自治性。管轄獨立性意味著商事仲裁獨立運作,不受級別和地域管轄限制,仲裁機構之間及其與行政機關之間均無隸屬關系。程序自治性則指仲裁法僅規定仲裁程序的基本框架,具體細節依各機構仲裁規則而定。商事仲裁的服務屬性亦形成了通說。憑借這一把“總鑰匙”及兩大特點,能夠導出五大優勢:重視意思自治、仲裁專家熟悉行業情況、保密性強、高效解決糾紛、裁決具備域外效力。張崢強調,優秀的律師傾向于選擇仲裁,而仲裁亦能成就卓越律師。在居中裁判時,仲裁員不會偏袒任一方,會基于法律和事實,公正地評判雙方的主張和證據。商事仲裁業務的各個環節對于律師而言是具有極大的“挑戰”空間的。
(圖:中共北京市委法律顧問團成員、北京仲裁委員會監事、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張崢)
圓桌論壇環節,由廣東言簡律所主任、河源仲裁委員會仲裁員王苗苗擔任主持,并特邀中共北京市委法律顧問團成員、北京仲裁委員會監事、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張崢,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員馮林,暨南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郭鵬以及原十堰仲裁委員會駐會副主任、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會員王祥生,共同圍繞“商事仲裁的審理思路和裁判方法”這一主題展開深入探討與經驗分享。
(圖:圓桌討論現場)
“真知灼見必將為河源乃至全國仲裁事業的發展注入新動力,年輕律師借此機會看到未來行業發展機會,并為之不懈努力。”圓桌會議后,河源市律師協會會長朱小紅表示,將以此次研討會為契機,加強業務學習,提升國際視野,擦亮河源仲裁服務的金字招牌,讓更多人主動選擇河源仲裁委,選擇河源律師,為創造更加良好的法治環境和營商環境作出應有的貢獻。
(圖:河源市律師協會會長朱小紅總結致辭)
此次研討會的成功舉行,不僅展現了河源仲裁委員會在仲裁事業中的積極作為和良好形象,也為仲裁事業的繁榮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