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知識產權宣傳教育工作,提升廣大師生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2025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期間,河源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圍繞“知識產權與人工智能”主題,組織全市知識產權部門開展“2025年知識產權進校園”活動,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向師生普及知識產權和人工智能的基礎知識,增強學校師生對知識產權的認識和了解,提高知識產權創新意識。
市市場監管局聯合源城區、東源縣、龍川縣、連平縣市場監管局及市市場監管局高新區分局分別走進雅居樂中學、東源縣實驗中學、廻龍中學、連平縣第一小學、高新區大塘小學開展知識產權進校園宣講,邀請知識產權專家以生動鮮活的案例、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師生們清晰地講解專利、商標、著作權等常見的知識產權類型,同時結合當下人工智能熱點,圍繞AI語音合成、智能機器人等前沿技術案例,深入解析專利、商標、版權等保護要點。
課堂上還設置了互動環節,學生們專注聆聽、認真記錄,對提出的知識產權趣味小問題踴躍搶答,現場氣氛熱烈。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使同學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獲取了知識,激發創新熱情,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他們尊重知識、崇尚創新的意識。活動還邀請了區檢察院檢察官為師生介紹了知識產權的概念、種類、特點和侵犯知識產權的法律后果與維權途徑等知識,講座內容豐富、實用性強,贏得了師生們的陣陣掌聲。市場監管部門向相關學校贈送了《全國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示范讀本》《作品與著作權》《中國知識產權報》等知識產權書籍、報紙作為日常知識產權教育的重要資料,幫助學生系統掌握知識,拓寬視野。
本次活動累計普及師生1200余人,發放知識產權書籍、報紙450余份,有效提升了師生創新意識和知識產權保護理念。下來,市市場監管局將繼續聯合相關部門、學校及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推動知識產權教育常態化、體系化開展,同時,支持鼓勵學校、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等通過專題講座、知識競賽、案例分享等方式開展宣傳活動,提升公眾對知識產權的認知和保護意識。
(市局知識產權促進科 羅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