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1日,《河源市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河府〔2022〕77號,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印發。現就《規劃》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出臺背景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打造新發展格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扎實推進傳統農業、農村、農民向現代精細農業、精美農村、精勤農民轉變。2021年8月20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廣東省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要力爭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階段性重大進展,加快跟上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步伐,有力推動城鄉和區域差距逐步縮小、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農業基礎地位更加牢固,農業現代化邁進全國第一方陣,農業農村各項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展望 2035年,全省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編制《規劃》是全面落實《廣東省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系統謀劃今后五年乃至更長時期河源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重要舉措。
二、征求意見情況
市農業農村局征求了各縣(區)政府和市相關單位意見,并在政府信息網公示公開征求意見,共收到意見17條。經研究,采納16條、不予采納1條。在市政府門戶網站向社會公眾公開征求意見,期間未收到任何意見反饋。
三、主要內容
該《規劃》重點明確“十四五”時期河源農業農村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部署重大任務、重點工作、重點項目,是指導全市各縣(區)全面有序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行動綱領。
(一)制定發展目標。《規劃》,在對標上層規劃的基礎上,圍繞河源市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3個方面,科學、合理的設置了“十四五”末的目標值,共20項具體指標,其中約束性指標5項,預期性指標15項。
(二)構建發展新格局。按照省“一核一帶一區”的發展布局和河源定位,結合河源農業發展優勢、資源稟賦和農業發展政策導向,構建“一核一帶三區”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完善“2+6+X”的農業產業體系。堅持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優化河源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打造獨具生態、客家文化特色的鄉村振興美麗畫卷,形成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發展體制機制。
(三)明確重點任務。《規劃》從加快精細農業發展、精美鄉村建設、精勤農民培養、助力脫貧地區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推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等方面謀劃了重點任務,對部分重點任務設置了專欄,進一步作了量化。特別對打造燈塔盆地農業高質量發展綜合平臺,進行了專門表述。
(四)梳理重點項目。《規劃》明確在“十四五”期間,計劃完成18個重大項目,總投資98.62億元。為促進重點項目實施,《規劃》要求各縣(區)政府定期研究和調研督導農業現代化建設工作,并將規劃落實情況納入鄉村振興實績考核范疇,及時開展目標任務完成情況評估分析,加強分析研判,確保規劃有序推進和任務落實。
四、保障措施
(一)實施跟蹤評估。各縣(區)政府定期研究和調研督導農業現代化建設工作,對規劃的實施進行動態監測,及時跟蹤分析規劃實施情況。建立規劃實施督促檢查機制,適時開展規劃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
(二)開展績效考核。加強規劃實施監督落實,將規劃落實情況納入鄉村振興實績考核范疇,重點考核規劃重要指標實現、重要任務、重點項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落實等情況,及時開展目標任務完成情況評估分析,加強分析研判,確保規劃有序推進。
五、解讀方式
解讀材料主要以文字形式進行。
原文鏈接網址:http://www.sy824.com/bmjy/hysnyncj/tzgg/content/post_526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