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共河源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做好2022年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報告的通知》(河法治辦〔2022〕16號)要求,現將我局2022年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報告如下:
一、2022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舉措和成效
(一)加強理論學習和黨史學習教育
一是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精心組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全體干部職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系統學、持續學、反復學,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更加堅定自覺做到“兩個維護”,不折不扣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決策部署,確保學深悟透、入腦入心。10月28日,市農業農村局召開干部大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黨的二十屆一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及省、市有關貫徹落實會議精神,研究部署貫徹落實意見;11月3日,市農業農村局召開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會議,圍繞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展集中學習和研討交流。
二是深入學習習近平思想。堅持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和市第八次黨代會精神,嚴格落實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第一議題”及“三會一課”等制度,常態化開展“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2022年,共開展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15次,黨組會“第一議題”及時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批示指示精神。開展“領導干部領學帶學督學”,局領導班子成員充分發揚“以上率下、示范帶動”的優良作風,局黨組書記為黨員干部講黨課2次,其他班子成員分別為黨員干部講黨課1次,強化黨員干部使命擔當,充分激發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三是持續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堅持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結合七一主題黨日活動,組織全體黨員參觀東源縣藍口鎮黨史學習教育中心,重溫入黨誓詞,進一步激勵黨員干部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自覺踐行初心和使命,提高黨性意識。持續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今年以來,共出動黨員干部85人次,開展防汛救災復產20余次,實地指導檢查種養殖企業163家、漁船65艘(全部靠岸禁捕);開展各類防控檢查指導30多次,排查全市農村返鄉人員114024人;開展鄉村振興督查17次,督促各縣區整改問題235個;組織普法宣傳活動4場次,派發宣傳資料1500余份。
(二)堅持全面依法行政
一是健全法治工作機制。我局高度重視法治建設,建立完善了法治建設工作機制,形成了主要負責人親自抓、分管領導抓落實、各科室(單位)分工負責的推進工作機制。嚴格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局主要負責同志多次在黨組會專題研究部署法治建設領域重要工作,將法治建設與農業行政執法、依法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農村改革、產業發展等重點工作有機結合。局主要負責人帶頭學法,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推動我局法治建設全面深入發展。
二是落實行政權力監督。一是自覺接受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政協監督、民主監督和司法監督。共承辦人大政協議提案42件,均在規定時間內辦完,滿意率100%。無領導干部因嚴重違紀受到處分和因違法犯罪被追究刑事責任的情況。二是做好信訪工作。安排專人負責投訴舉報及信訪辦理工作,投訴舉報渠道暢通,承辦的舉報投訴案件均依法辦理。2022年廣東省一體化信訪信息系統辦理信訪案件14宗(其中已辦結13宗,正在辦理中1宗),未發生群體性信訪事件,切實維護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三是推行政務公開。大力推進陽光政務,依法公開政務信息,通過市農業農村局官網、政務公開欄、電子顯示屏、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渠道公開農業政策法規、財政預決算、重大建設項目審批和實施、公共資源配置等重點領域政務信息,依申請公開信息的均依法回復。
三是加強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核。制定《河源市農業農村局規范性文件制定及管理暫行規定的通知》《河源市農業農村局公平競爭審查內部工作程序》等,及時轉發省、市司法部門最新關于行政規范性文件的規定,完善規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嚴格把關監督,做到有件必備、有件必審、有錯必糾。對2022年度由我局印發的文件進行全面自查梳理,今年新印發行政規范性文件1件,存量行政規范性文件10件,不存在違反合法性的情況。
四是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我局高度重視“雙隨機、一公開”工作,堅持問題導向,圍繞薄弱環節、重點領域,保持高壓態勢,強化執法行動,堅決打擊違法行為,強化行業監管。2022年度按照既定計劃開展一般抽查事項8項,重點檢查事項3項,完成率100%;從廣東省“雙隨機、一公開”綜合監管平臺隨機抽取執法檢查對象163家,全部完成執法檢查及問題整改。
五是落實重大行政決策審核制度。印發《河源市農業農村局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目錄清單》《河源市農業農村局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學習宣傳《廣東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規定》,對局行政執法中適用一般程序的所有執法決定全部進行法制審核,嚴格把關,未經法制審核或者審核未通過的,不得作出重大行政執法決定。今年我局已制定印發2份行政規范性文件,已及時在局網站公開。
六是實行法律顧問制。建立了法律顧問制度,通過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聘請專業律師作為局的法律顧問,與法律顧問單位建立互動協作機制,為全局依法行政、審查規范性文件、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過程中的疑難問題解決與重大決策提供法律咨詢和意見。2022年法律顧問協助審查重要文書及合同68份,出具法律意見書16份。落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2022年以來,我局共發生行政訴訟0起。
(三)廣泛開展普法宣傳活動
一是開展“進村入戶”宣傳活動。我局把普法工作與我市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緊密結合,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深入農村、漁區、漁村、農戶、漁戶,通過張貼通告、發放傳單、懸掛宣傳標語,利用新聞媒體、網絡,開展農業普法宣傳活動。5月17日,我局聯合龍川縣農業農村局開展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為主題的普法宣傳活動;6月22日我局深入到埔前鎮上村村開展“《民法典》涉農權益與《鄉村振興促進法》重點條款宣講輔導”專題普法宣講活動。8月30日,我局在新港路北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廣東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普法宣講會。
二是開展“農機安全生產月”普法宣傳活動。今年6月以來,市農業農村局聯合縣區農業農村部門先后在龍川、連平、東源等縣區開展了農機安全生產月宣傳活動,進一步提高農民機手的遵法守法意識和農機安全操作意識。市、縣農業農村局農機監理人員通過派發宣傳資料、懸掛橫幅、張貼掛圖、發送短信、現場講法等多種方式深入村委、村道及田間地頭、合作社等開展農機安全宣傳教育活動。今年以來,共發放宣傳資料14000余份,重點路段懸掛橫幅243條,張貼掛圖海報20多份,發送手機短信近70000條,切實增強了廣大農民群眾拒乘拖拉機的安全意識和安全規范操作拖拉機的法律意識。
三是開展“農業科技下鄉.助力鄉村振興”宣傳活動。8月16日,市農業農村局農技推廣員圍繞農業技術推廣、農機安全生產知識、耕地質量保護技術、農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應用、假冒偽劣農資鑒別及植物新品種權保護等方面進行現場講解,針對農戶朋友關注的惠農政策、政策性農業保險、農產品質量安全等關切問題進行了現場解答,同時通過入戶溝通、發放宣傳單等方式對農機安全作業、農藥化肥減量增效、沼氣安全使用及草地貪夜蛾防治等病蟲害防治進行了宣傳,切實提升了農民群眾對農業安全生產的重視程度和有效提高了運用良種良法進行科學種養的積極性。活動開展期間現場共解答群眾咨詢300余人次,發放各種科普宣傳資料及宣傳物品900余份。
四是做好“安全生產月”宣傳工作。根據《河源市農業行業2022年“安全生產月”和“安全生產河源行”活動工作方案》要求,我局聯合龍川縣農業農村局在龍川縣龍母鎮開展“安全生產咨詢日”活動,出動工作人員24人次,懸掛橫幅9條,發放宣傳資料1500余份,滅火器5箱,紅火蟻藥劑、消毒粉等防災減災物資40箱,現場講解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宣傳了農事防火、沼氣使用安全、動物疫病防控、紅火蟻防治等內容,有效提高了農業經營主體對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認識。
(四)加大行政執法力度,保障農業市場健康發展
一是開展農資打假行動。我局根據《2022年河源市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實施方案》《河源市農業行業2022年度查處無證無照經營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文件部署,結合春耕生產使用量大的重點品種,謀劃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嚴厲查處肥料有效成分不足、種子侵權假冒、非法生產經營禁用農藥和假劣農藥等違法違規行為。據統計,全市共出動農業執法人員10333人次,檢查農業生產經營主體2947家次,整頓問題221起,辦理案件24宗,開展放心農資下鄉活動7場,農業普法宣傳活動15余場.
二是開展漁業船舶專項執法行動。根據《河源市2022年度漁業執法工作要點》《2022年河源市開展東江禁漁“亮劍”專項執法行動方案》工作部署,全面加強執法巡查力度,重點打擊涉漁“三無”船舶以及非法捕撈等違法行為。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2089人次, 出動執法船艇521艘次,清理涉漁“三無”船舶19艘,清理取締違規網具819張(頂),查處電魚器具15件,查處違規漁船及涉漁“三無”19艘,清理非法釣具14個,查辦行政案件18件,查獲涉案船19艘(其中商貨船0艘),媒體報道6起、張貼通告213份,發放宣傳資料2819份,懸掛標語104副。
三是開展打擊私屠濫宰違法行為專項行動。一是采取明察暗訪、定期檢查與突擊檢查相結合等方式,加大對城鄉接合部、交通道路周邊、已取締的私屠濫宰點(戶)等私屠濫宰易發多發區域的排查和巡查力度,強化與市公安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聯合執法,增強執法效率和震懾力。據統計,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1669人次,搗毀私屠濫宰窩點4個,查獲生豬產品1796.2公斤/活豬10頭,貨值36754元,罰沒8025元,立案5宗,移送司法機關案件1宗。有力地打擊了肉品質量違法犯罪行為,震懾了不法商販,確保人民群眾吃上“放心肉”。二是加強生豬定點屠宰廠的監管,嚴格要求屠宰企業制定完善生豬檢疫、衛生環境等工作制度,嚴厲查處未經檢驗檢疫屠宰、注水注藥、屠宰病死牲畜等違法行為,對檢查不合格的屠宰廠立即要求限期整改,對限期整改仍不達標的堅決依法取消屠宰資格。截至目前,共取消龍川縣食品總公司佗城食品站、紫金縣好義食品站等15間不符合《生豬屠宰管理條例》要求的單位定點屠宰資格。
(五)扎實推進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
一是完成掃黑除惡線索清零任務。自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以來,我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共摸排線索101條,其中市本級的20條,各縣區上報的81條。線索分類情況:漁業非法捕撈的22條,私屠濫宰的35條,其他44條。市農業農村局嚴格把握線索“清零”的要求和時限,對于尚未辦結或初步辦結的線索,進行系統梳理,并設定辦結時限,截至目前,全部線索已保質保量“清零”。
二是加強農業行業掃黑除惡宣傳。我局組織人員前往龍川縣龍母鎮、東源縣柳城鎮,通過現場咨詢、發放宣傳資料、張貼宣傳海報等群眾易于接受的形式向廣大群眾宣傳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相關知識,切實提高群眾的監督意識,營造了全民積極參與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據統計,共懸掛掃黑除惡橫幅(標語)16條,發放掃黑除惡宣傳手冊1300份,掃黑除惡宣傳環保袋1200個。
二、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雖然我局在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全局領導干部和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的意識的進一步增強,行政執法水平進一步提高,行政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但我們清醒認識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項,與省、市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機制尚未完全理順、普法宣傳教育還需進一步加強、農村法治亮點特色不夠明顯等問題,主要原因是在執法機制硬軟件建設尚未完善,創新開展鄉村法治宣傳手段、方式方法不多,普法宣傳覆蓋面不廣、法治宣傳實效性不強。
三、2023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安排
2023年,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認真對標對表法治政府建設的新任務新要求,緊緊圍繞法治政府建設的目標任務,積極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各項工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堅強的法治保障。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健全法治建設體系。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法治思想,落實黨組(中心組)學法制度,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完善農業農村法治建設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多形式開展法律法規知識培訓,提高農業農村系統干部職工的法治思維理念;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培育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加大學法普法力度。
(二)加強隊伍建設。健全法律知識培訓制度和行政執法人員崗位培訓制度,充分利用省干部培訓網絡學院和學法用法考試平臺,開展普法學法活動,提升干部職工運用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加強行政執法人員管理,落實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建設一支政治可靠、業務精湛、作風過硬的高素質農業執法隊伍。
(三)規范行政執法。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繼續推進綜合行政執法體系建設。加大違法案件查處力度,依法查處涉農違法行為;加強執法聯動與信息共享,加強執法指導,形成工作合力;強化農業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及時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嚴格執行行政執法程序,落實法制審核制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切實提高行政執法案卷制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