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河源舉辦全市畜牧業安全生產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培訓班。多名行業大咖現場授課,系統講解畜禽糞污收集處理技術模式、安全生產與風險防范、環保監管要求、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等。此次培訓覆蓋河源五縣二區,規模以上畜禽養殖場及屠宰企業逾百人參訓。
“通過集中培訓,進一步幫助從業者加強畜牧業安全生產管理,提升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水平,筑牢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兩條底線。”培訓現場,河源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姚文鳳表示,養殖企業要選擇適合本場的糞污治理和資源化利用模式,確保不發生養殖污染和安全生產事件。各縣區農業主管部門要堅持“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利用”原則,持續指導各畜禽養殖場做好畜禽糞便收集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共同促進河源畜牧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培訓現場,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土壤農村中心副主任、廣東省畜禽養殖污染系統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賀德春圍繞“畜禽養殖環境監管要求與污染防治”作專題報告,從環保角度講解畜禽養殖的環境監管要求,并結合具體案例,剖析畜禽養殖企業所面臨的風險,以及做好污染防治的具體路徑。賀德春圍繞“畜禽養殖環境監管要求與污染防治”作專題報告。“環保政策趨嚴,糞污處理成本高,飼料轉化率與糞污排放量的效率失衡,都是當前養豬行業面臨的核心挑戰。”正大康地營養師蔣志圍繞“高效養豬與降低糞污排放的營養方案”作經驗交流,分析精準分階段飼料配方以及飼養方式對降低料肉比、減少糞污排放的重要性。他建議,各養殖場要依據養殖不同的生豬品系、不同階段,選擇合適的飼料進行飼喂,不僅能節約飼料成本,還能減少糞污排放和處理量。正大康地營養師蔣志圍繞“高效養豬與降低糞污排放的營養方案”作經驗交流。“樓房養殖模式除臭壓力較大,不僅要減少糞便儲存時間,而且應減少日糧中蛋白質含量。”廣東省現代農業裝備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楊浩君從國家以及省級層面的部署要求,結合生產實踐的典型案例,作“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收集與處理技術模式和安全生產工作交流”的專題培訓。他倡導,根據現在的糞污收集與處理要求,各養殖場應淘汰落后的不符要求的糞污收集處理模式,選擇合適本場的模式進行改造,多措并舉切實提高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率。廣東省現代農業裝備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楊浩君聚焦“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收集與處理技術模式和安全生產工作交流”作專題培訓。今年上半年,我國生豬出欄3.16億頭,增長0.6%;豬肉產量3020萬噸,同比增長1.3%;存欄4.22億頭,同比增長2.2%,增幅適度。1-6月份均價15.47元/千克,同比下降0.16%;生產成本每公斤14.58元。2024年5月以來,養豬業已經盈利14個月。河源市養豬行業協會會長蔣榮彪分享8月中旬召開的中國畜牧業協會養豬分會會長辦公擴大會議精神。“目前,生豬產能階段性偏高。然而,餐飲業相對低迷,豬肉消費不樂觀。如果不調控引導,很可能秋冬季節旺季不旺,明年春節后再次陷入虧損區間。”河源市養豬行業協會會長蔣榮彪談及,應實施生豬產能調控,禁止二次育肥,加強環保檢查,控制出欄體重120公斤以內,逐步建立現代化生豬良種繁育體系。“針對性強,對日常生產很有幫助。”培訓結束后,參訓學員談道,將根據培訓班上提及的安全生產事故事例及安全生產風險點,開展一次全面的自查自改,時刻繃緊安全生產弦,將安全隱患的苗頭消滅,杜絕安全生產事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