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積極探索鹽堿地綜合利用,向鹽堿地要糧食的大背景下,12月13日,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簡稱耐鹽堿水稻國創中心)組織相關專家,對華南農業大學、廣東兆華種業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絲苗米水稻品種“華航香銀針”(粵審稻20220081)在汕頭市潮陽區鹽堿地百畝示范片進行現場測產。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陳坤朝研究員,華南農業大學陳志強教授,廣東海洋大學鄭殿峰教授,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謝振文教授,汕頭市農科所高級農藝師廖學群共5位專家組成測產驗收專家組。本次測產驗收旨在全面、精準地評估該品種在鹽堿稻區的實際表現,為其后續推廣應用提供堅實依據。廣東海洋大學濱海農業學院、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廣東兆華種業有限公司等相關單位領導及專家參加測產驗收會。
測產現場
專家組按照水稻品種實收測產要求,在對百畝示范方進行整體考察的基礎上,隨機抽取3塊田,采用收割機進行收割脫粒,當場裝袋稱重計產、丈量面積,稱重后每塊田稱取3公斤鮮稻谷樣本測定雜質率和水分含量,最終計算出稻谷實際產量。根據取樣3塊田實收測產結果,100畝示范方折合標準產量為平均畝產501.98 公斤干谷。與此同時,專家組對示范種植田塊進行了pH值檢測及含鹽量測定。經過多輪多點采樣,最終得出種植田塊 pH 平均值為 9.2,平均含鹽量為 0.8%,具有較高的鹽堿脅迫度。
華航香銀針在汕頭潮陽區鹽堿地生長表現
專家現場考察水稻長勢
專家組調查種植田塊鹽堿度
經過現場測產及考察,專家組認為,華航香銀針在較高鹽堿脅迫的情況下,田間表現青枝蠟稈、分蘗較強、結實率高,表現出對鹽堿脅迫較強的抵抗力;同時,在沿海地區病蟲害高發的情況下,華航香銀針田間發病輕微,具有較好的抗病蟲性;在米質上,該品種粒型細長,外觀晶瑩剔透,蒸煮后米飯香味濃郁,口感軟糯。專家組認為,該航天水稻品種在耐鹽堿性、抗病性等抗逆性能方面表現突出,產量及品質顯著優于當地品種,建議進一步在鹽堿稻區大力示范推廣“華航香銀針”,為廣東沿海鹽堿地綜合利用和糧食增產做出更大的貢獻。下一步,耐鹽堿水稻國創中心將聯合華南農業大學、廣東兆華種業有限公司等單位,加大對該品種的推廣力度,持續跟蹤其在不同鹽堿稻區的種植表現,不斷完善配套種植技術,為廣東沿海鹽堿地綜合開發提供科技支撐。
近年來河源自主研發、自主生產的濃香型水稻品種華航香銀針在全省主要稻作區全面開花,并得到各地絲苗米產業主體一致認可。通過推廣水稻新品種華航香銀針,不僅能夠提升稻米品質、提高產量與效益,還能夠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促進區域農業協同發展,從而實現水稻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為廣東省“百千萬工程”水稻品種更新換代貢獻河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