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在水中長,蝦在稻下游。金秋時節,位于連平縣忠信鎮中洞村的稻蝦共養示范基地里,一種通體透著淡淡藍色的龍蝦爬上田埂,采食水草和掉落的稻穗,稻田為龍蝦提供食物和棲息地,龍蝦滋養著水稻生長,龍蝦和水稻和諧共生,相輔相成。
近日,連平縣忠農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的這片“稻蝦共養”水田迎來了首次豐收,預計有6000斤成品澳洲淡水龍蝦可以出塘。這也是河源首次探索利用稻田進行澳洲淡水龍蝦養殖,因地制宜采用生態種養循環模式,實現了水稻、水產種養“齊頭并進”,帶領農戶闖出致富新“稻”路,為鄉村振興“豐”景畫卷增添了一抹“藍”色。
據合作社負責人黃坤茹介紹,今年8月,該合作社引進了5萬尾澳洲淡水龍蝦苗,并在養殖基地投苗試養,開啟了河源本地稻田養殖澳洲淡水龍蝦的先河。經過近三個月的精細管理和科學喂養,如今,小蝦苗已長成了高品質的成品蝦,不僅個頭大,體型飽滿,而且出肉率高,肉質也更加鮮美。
黃坤茹表示,當初之所以選擇在中洞村建立養殖基地,看中的就是這里豐富的水田資源和便捷的區位優勢。經過前期稻田改造整理、秧苗移植、水質調控等一路摸索和嘗試,黃坤茹帶領團隊解決了一系列種養難題,在不斷地嘗試和改進中,總結出一套合適本地的澳洲淡水龍蝦養殖的經驗,讓這只“進口龍蝦”在中洞村“安家落戶”并繁衍壯大。
據了解,今年,忠農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稻田蝦養殖預計能產出10000斤左右“澳洲藍龍”、40000斤左右優質水稻,多項合計,收入比單純種水稻增效明顯,實現“一田兩用”雙豐收。基地養殖的澳洲淡水龍蝦不僅生長速度快、抗病性強,而且體大肥美、肉質細嫩、營養豐富,含肉量更是高達50%以上,是目前世界上最名貴的淡水經濟蝦之一,根據蝦體大小預計批發價在每斤50-70元之間。
稻蝦共養生態種養模式的嘗試喜獲豐收,這也給黃坤茹在規劃未來藍圖時增添了許多底氣。黃坤茹表示,明年要把周邊土地資源都利用起來,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銷售平臺”的產業化模式運作,同時為農戶提供苗種、飼料、養殖設備和技術培訓指導等,大力發展規模化、專業化養殖,帶動更多農戶吃上稻蝦共養“生態經濟飯”,帶動加快富民興村腳步,助力鄉村振興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