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市農業農村局圍繞“百千萬工程”典型鎮村培育,深入推進綠美河源生態建設,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河源樣板。全市60個首批“百千萬工程”典型村新增植樹10多萬株,建設桑梓林33個、村莊公共休閑綠地240處、村莊綠化景觀路246條、美麗庭院1081座、村莊景觀生態林41個,為鄉村增姿添色,描繪出鄉村振興的新圖景。
多元發動,提升綠化數量
鄉村綠化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一日之功。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有關縣鎮村綠化等工作要求,市農業農村局印發《河源市2024年村莊綠化實施方案》等,指導鎮村制定種樹計劃,搶抓栽培樹苗有利時節,掀起村莊綠化高潮,讓群眾感受到變化,以黨建引領帶動多元主體參與,調動更多資源和力量投入村莊綠化美化中來,匯聚綠美河源生態建設力量。
今年以來,市農業農村局加強資金保障,安排數百萬元工作經費支持13個典型村打造村莊綠美試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利用春節等節假日召開村民座談會、外出鄉賢會等,籌集社會資金數千萬元支持村莊綠化。制作綠化視頻,通過進村入戶宣傳等多元宣傳方式,引導群眾主動參與村莊綠化,讓“綠美行動”成為“綠美自覺”。
由綠及美,提升綠化質量
為進一步優化農村生態環境,營造整潔優美、文明和諧的農村環境,市農業農村局積極推動農村綠化提檔升級,將村莊綠化與村莊清潔、美麗鄉村創建緊密銜接,印發《河源市2024年“三村”建設行動方案》,持續開展“清潔鄉村·綠美河源”行動,以“六清三綠一改”為重點,打造干凈整潔有序的美麗鄉村。比如,以“百千萬工程”典型村、鄉村振興示范帶為重點,扎實推進美麗宜居村、特色精品村創建;以全面推進“美麗庭院”建設為房前屋后衛生整治的主要抓手,大力推動“美麗庭院·綠美河源”活動,以庭院小美扮靚鄉村大美,不斷提升鎮村顏值和內涵。
如今,全市行政村都已基本達到干凈整潔村標準,建設美麗宜居村925個,東源縣詩畫田園鄉村振興示范帶還獲評全省十大鄉村振興示范帶,獲得億元獎勵資金,農村美化綠化工作得到了上級部門和廣大群眾的充分肯定。
鼓勵發展,提升綠色經濟
“三分種植、七分管護”,做好管護后半篇文章,是鞏固提升鄉村綠化工作成效的重要一環。為厚植“綠色家底”,市農業農村局建立完善后期養護管護制度,綠化管護工作實行屬地管理原則,網格化管理。同時,探索將村莊綠化納入保潔范疇,由專人專門負責對轄區內已建公共綠化區塊進行管護,建立長效機制,鞏固綠化成果。
不僅如此,市農業農村局還堅持村莊綠化與富民興村相結合,引導村民“四旁”“五邊”多種經濟樹種,努力提高經濟價值。如龍川縣鶴市鎮河布村提前謀劃,10年間,每年投入萬元種植綠化景觀樹苗,桂花、紫薇、陰香、黃金香柳等各類苗木超萬棵(其中可銷售樹木約5000棵),全村綠化產業總值上百萬元。同時,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揮主體作用,儲備20個村莊綠化以工代賑項目,實現既綠化村莊環境,又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接下來,市農業農村局將加強宣傳發動,推動城鄉綠美行動由“號召發動”轉為“深入民心”,通過黨建引領多元參與,形成“群團筑綠”的局面,進一步擴充綠色生態網絡,擴大綠量、提高綠質、增強綠效,實實在在推進鄉村增綠添美,讓綠美畫卷更加絢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