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編制背景
為深入貫徹國家、省有關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要求,全面落實《省委辦公廳、省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河源市林業局組織編制了《河源市自然保護地規劃(2023-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
二、政策依據
1.《關于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中辦發〔2019〕42號);
2.《廣東省關于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實施意見》(粵辦發〔2020〕42號);
3.《河源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
三、規劃目標
到2025年,全面落實河源市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方案,完善自然保護地管理機構,編制各級別自然保護地總體規劃,開展全市自然保護地科學考察和勘界立標工作,初步完成河源市“一帶兩屏多核”自然保護地保護格局構建。建設示范性自然保護地,深入開展自然教育,開展自然保護地內典型生態系統、重點物種及棲息地的調查、監測、保護和修復工作,確保河源市域內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自然遺跡和自然風景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到2035年,全市自然保護地面積占國土總面積20.86%以上,通過實施“六個任務、七大重點”的綠美保護地提升行動,打造一批示范性自然保護地,引領全市自然保護地發展,全面保護河源的綠水青山和生物多樣性,著力提高自然保護地基礎服務能力,切實增強自然科普宣教能力,顯著提升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筑牢以自然保護地為首要地位的粵北生態安全屏障,建設“青山常在、綠水常流、鳥獸常駐、家園常美”的綠美河源,將自然保護地建設成為河源市生態保護和社會發展的基石,成為展示美麗河源的靚麗名片。
四、主要內容
《規劃》共分8個章節。
第一章為總論。主要說明了項目開展的背景,明確了規劃編制依據的法規文件、年限,為規劃的編制提供政策等方面保障。
第二章為規劃基礎。通過收集、分析河源市自然資源和自然保護地的相關資料,論述規劃的自然地理、自然資源、社會經濟條件等基礎,分析了自然保護地建設成就和不足。
第三章為規劃思路。明確規劃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制定5個主要量化指標,提出構建“山水相融、萬物相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綠美河源自然保護地體系,形成“青山常在、綠水常流、鳥獸常駐、家園常美”的綠美河源的規劃總目標。
第四章為規劃布局。根據我市生態區位,提出構建“一帶兩屏多核”的全市自然保護地總體布局,從分區、分類、分級等角度分別論述自然保護地的發展定位、建設方向等。
第五章為主要任務。提出落實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方案、提高自然保護地管理能力、完善自然保護地基礎設施、加強自然保護地資源保護、建設自然保護地科研監測系統、推動自然保護地可持續發展等“六大任務”。
第六章為“綠美保護地提升行動”重點建設工程。根據省有關文件及我市實際情況,提出建設河源市綠美保護地提升行動的“七大重點建設工程”。
第七章為保障措施。從政策法規、組織領導、資金保障、科技及人才保障、宣傳和交流等方面提出措施,保障《規劃》順利實施。
第八章為效益分析。主要闡述《規劃》實施后在生態、社會、經濟等方面產生的效益。
五、主要任務
為確保規劃目標實現,《規劃》布局了“六大主要任務”。一是推進落實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方案,包括自然保護地勘界立標、總體規劃編制、科學考察等具體任務;二是提高自然保護地管理能力,包括完善管理機構、提升人員隊伍的職業化能力、開展自然保護地標準化建設等具體任務;三是完善自然保護地基礎設施,包括管理和巡護、防災減災、有害生物防控、宣教場館等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加強自然保護地資源保護,包括重點物種保護、生態系統修復、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濕地保護修復等具體任務;五是建設自然保護地科研監測體系,包括自然保護地監測網絡建設、重點物種和重要棲息地監測等具體任務;六是推動自然保護地可持續發展,包括宣傳教育、社區發展建設、強化生態服務供給、建設智慧監測監管平臺等具體任務。
六、重大工程
為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根據《廣東省綠美保護地提升行動方案(2023—2035年)》《中共河源市委關于貫徹<中共廣東省委關于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決定>的實施意見》等文件,提出建設河源市綠美保護地提升行動的“七大重點建設工程”。一是落實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開展勘界立標;二是編制自然保護地總體規劃;三是加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和監測;四是實施自然保護地內森林質量精準提升;五是開展自然保護地內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建設;六是組織高質量自然教育活動;七是建設示范性自然保護地。
七、規劃特點
《規劃》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突出引領作用,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統籌保護與發展,推動自然保護地高質量發展。立足河源實際,準確定位河源綠色發展方向,明確河源自然保護地和綠美生態建設的未來發展目標,對助推河源生態文明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二是注重規范銜接,準確把握上級政策精神。《規劃》對照國家和省相關政策依據,主動銜接國家和省有關規劃,以及《河源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與時俱進吸收國家、省、市關于自然保護地和綠美生態建設的論述精神,對標省自然保護地規劃提出等相關任務,有效推進上下銜接,同時注重加強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水利、農業、旅游等行業規劃的銜接,有助于凝聚方方面面的政策要求形成規劃合力。三是樹牢底線思維,“兩山”轉化路徑更有操作性。《規劃》著眼操作可行,圍繞國家和省的指標要求,全力以赴抓好落實。綜合考量河源實際情況,結合當前正在實施的綠美河源生態建設要求,科學確定規劃方向,合理設置建設目標,同時強化指標論證,充分論證和分析說明主要指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時提出了保障措施,確保規劃目標任務落實落地。
八、解讀部門
明確本《規劃》由河源市林業局負責解讀,解讀人:劉偉,電話:0762-3629978。
規劃原文:http://www.sy824.com/hyslyj/gkmlpt/content/0/577/post_577052.html#3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