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市高度重視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工作,不斷加大厲行節約、反對食品浪費工作力度,加強對全市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工作的組織協調,全社會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取得一定成效。
一、加強餐飲行業反食品浪費管理和監督執法
(一)依法查處餐飲浪費行為。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實施制止餐飲浪費工作方案及制止餐飲浪費執法稽查工作等方案,建立并實施反食品浪費管理制度。二是狠抓執法與專題培訓。將防止餐飲浪費與食品安全監督檢查同頻同步開展,截至2024年12月,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共出動執法人員3107人次,監督檢查外賣商家2130家次,組織專題培訓班7個,制止餐飲浪費培訓考核合格率100%。
(二)加強餐飲行業經營行為管理。結合開展“查餐廳”“餐飲質量提升”等工作,督促餐飲服務經營者推廣“小份菜”“半份菜”“適量點餐”等,將防止食品浪費理念納入供餐食譜設計,加強食品在采購、儲存、加工、發放等環節的減損管理,引導就餐人員養成“光盤行動”“剩飯剩菜打包”等反食品浪費意識。
(三)落實單位食堂反食品浪費管理責任。在機關食堂積極推廣“文明餐桌”行動,倡導使用“公筷公勺”,鼓勵干部職工參與“光盤行動”。同時,推出“小包點”“小份菜”及“半碗飯”等點餐選項,有效減少食物浪費。常態化開展志愿者勸導活動,向干部職工普及文明餐桌知識,不斷提升干部職工的節約意識。引入智能垃圾處理器,簡化垃圾分類流程,促進資源循環利用。
(四)建立健全學校餐飲節約管理長效機制。一是建立長效機制。成立校長任組長的“節約糧食、反對浪費”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工作實施方案。二是營造良好氛圍。全市各級各類學校通過廣播、LED顯示屏、國旗下講話、手抄報、黑板報、主題班會等多種渠道和形式,向全體師生發出“節約糧食、反對浪費、光盤行動、從我做起”倡議書。引導學生對不文明、浪費糧食等行為當面制止。三是加強食堂科學備餐管理,全面減少餐飲倒剩浪費。動員學生做節約糧食宣傳員,向家人、親朋好友宣傳節約糧食的重要性。
(五)推進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廚余垃圾處理設施5座,總處理能力9.3噸/日。在城區規劃新建1座處理量為100噸/日的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源城區在示范片區串聯15個場所建成廚余垃圾收運處理示范路線。
二、強化農業生產環節節約減損
(一)提高糧食用種水平。一是加強種子市場監管,規范種子生產經營行為,定期對市場上的種子進行抽檢,保障糧食生產用種安全。二是印發《關于發布2024年河源市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的通知》,引導廣大農業生產經營者科學選用優良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三是示范應用高產優質品種。依托農科所、種業企業等開展水稻、玉米高產優質品種展示和示范推廣。6月30日,我市在東源縣柳城鎮召開全市新品種展示觀摩會,加快新品種推廣應用、服務農民選種用種。
(二)強化糧食生產技術支撐。一是積極開展技術指導檢查,2024年市縣各級開展指導檢查350余次。二是落實提高單產措施,全市今年共實施水稻綠色高產高效千畝示范片22個、花生綠色高產高效千畝示范片2個。龍川縣實施甘薯產量提升重點縣項目,建設甘薯大田種苗繁育基地400畝、高產高效千畝示范基地5個,實現大面積推廣應用高產優質甘薯品種脫毒種苗。三是推廣應用水稻合理密植技術。印發《河源市水稻生產增密增穗增產技術要點》,組織農技人員下沉指導,在單產水平較低的連平、和平縣建立合理密植示范點。四是落實防災減災措施。為降低汛期對農作物的影響,組織農技推廣和植保技術力量加強田間病蟲害監測和落實技術指導,累計發布病蟲情報61期,派出農技服務人員1000多人次。
(三)減少田間地頭收貨損耗。組織開展水稻機收損失率監測工作。在早、晚造收割季節,共抽取62個監測點開展機收損失率監測行動,基本覆蓋產糧重點鄉鎮,全年平均損失率2.0%。
三、加強糧食儲存和運輸環節減損保障
(一)著力推進糧油倉儲設施建設。截至12月,全市國有糧食企業共7家,庫點12個,總倉容為35.44萬噸,各級糧庫“數據通”“視頻通”已完成與省糧庫智能化管理平臺全面對接聯通。全市累計建成烘干中心(點)46個,日烘干能力達1900噸,其中2024年新建烘干中心1個,日烘干能力180噸;建成集中育秧生產線11條,供應能力達6.5萬畝,全市水稻機插秧和稻谷烘干水平進一步提升。
(二)大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一是推進多式聯運發展,提高糧食運輸效率。龍尋高速、梅龍高鐵于今年正式通車及運營,推動東江航道擴能升級開工建設及河源港“一港四區”規劃建設,推進東源新港客貨碼頭升級改造,發展鐵水聯運、江海聯運,全面提升物流效率。二是推進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選取紫金縣為試點,開通客貨郵融合線路13條。目前,全市已開通客貨郵融合線路35條。2024年,我市承接糧食運輸的道路貨運企業未發生過因防護不到位造成糧食損失的情況。
四、推進糧食加工環節節糧減損
(一)加強農戶科學儲糧技術培訓。一是開展技術培訓。舉辦水稻機收減損技術培訓會,共培訓50多人次。舉辦機收減損大比武活動,提高農機手機收技能水平。二是加強宣傳引導。加大機收減損技術宣傳,開展農機培訓、現場指導等工作,發放《廣東省水稻機械化收獲減損技術指引》宣傳資料,營造濃厚機收減損氛圍。
(二)持續開展飼料糧減量替代行動。持續推進飼用豆粕減量替代行動,指導河源溫氏、瑞昌飼料、河源雙胞胎等飼料生產企業統籌現有飼料資源、研發精準飼料配方,適用新技術、新工藝促進飼料糧節約降耗,實行“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高轉化率”標準規范飼料生產。
(三)加快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壯大糧食生產加工龍頭企業,2024年新認定市重點農業龍頭企業(糧食生產加工類)5家,其中,霸王花米粉、飯飯得豬腳粉分別出口美國、香港。加快推進一批糧食生產加工項目建設,東源育平、裕民、紫金鼎益泰烘干中心、廣東供銷糧食全程社會化服務中心(和平)等項目已建成投產,新增烘干能力300噸/天;霸王花食品二期米粉加工生產線建成2條、已進入試投產,米粉年產量可增加2萬噸,全市米粉產能超13萬噸,產值超15億元,霸王花食品成為全省最大米粉生產企業。
五、積極開展宣傳教育活動
2024年在世界糧食日、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科技活動周期間,加大居民糧食安全宣傳教育力度,依托糧油企業、中小學校、機關單位、餐飲服務單位、社區設置宣傳展板、張貼宣傳海報、發放倡議書進行宣傳,引導全社會形成“節儉光榮、浪費可恥”的文明理念。
開展制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督促餐飲服務經營者自查自糾8284家,將制止餐飲浪費納入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的餐飲服務企業1908家,檢查餐飲服務經營者7942家;培訓從業人員17701名,發放材料1902份;查處案件4宗,發放各類宣傳資料6202余份,在報紙版面、廣播電視、新媒體平臺宣傳報道14篇次;開展重點宣傳活動18場次,制作海報、圖解、視頻、臺牌等各類宣傳產品約3000個,覆蓋人群13萬人次。
下一步,我市將持續嚴格落實反食品浪費工作相關要求,常態化開展制止餐飲浪費活動,將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工作各項要求落到實處。一是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持續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食堂反食品浪費工作長效化、常態化開展。二是加強宣傳引導。結合世界糧食日、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科技活動周等宣傳節點,通過多種方式多種形式深入開展宣傳教育,引導群眾共同參與節約糧食、反對食品浪費,營造良好社會氛圍。三是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加強對餐飲單位的督導檢查,通過日常檢查、專項抽查等方式,對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制止餐飲浪費措施落實情況開展檢查,加大監督檢查頻次和力度。四是深化全鏈條節糧。在糧食生產、收購、儲存、運輸、加工、消費等環節加強管理,建立制止餐飲浪費行為長效機制。加強糧食倉儲管理人員的培訓,不斷提升倉儲管理人員的儲糧技術和水平,減少糧食損耗,確保糧食安全。
(來源:資源環境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