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入貫徹實施《糧食節約行動方案》《反食品浪費法》《反食品浪費工作方案》和《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糧食節約減損實施方案》,高度重視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工作,2023年主要工作如下。
一、建立完善工作機制
印發實施《河源市糧食節約減損實施方案》,對農業生產、糧食儲存、糧食運輸、糧食加工、餐飲消費等全鏈條、各環節的節糧減損做出系統部署,推動糧食節約減損制度體系、標準體系和監測體系不斷完善。
二、加強行政執法監督
印發實施《河源市糧食節約減損實施方案》,成立河源市糧食安全保障工作部門間聯席會議制度、河源市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工作專班。認真做好全市糧食儲存環節損失損耗調查工作,壓實地方主體責任,積極參加線上培訓。依法嚴厲查處餐飲浪費行為。印發《反食品浪費執法工作指引(試行)》,指導各縣(區)有關部門“簡案快辦”,全面推行簡易程序執法,做到迅速糾正、迅速責改、迅速處罰。
三、強化農業生產環節節約減損
制定印發《關于發布2023年河源市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的通知》,遴選發布了2023年河源市農業主導品種,引導廣大農業生產經營者科學選用優良品種提高用種水平。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項目,依托2022年高素質農民培育項目培育高素質農民769名。牢固樹立“減損就是增產”意識,采取綜合措施降低糧食生產各環節損耗浪費,切實將減少糧食機收損耗浪費工作常態化。
四、加強糧食儲存和運輸環節減損保障
(一)著力推進糧油倉儲設施建設。我市國有糧食企業共7家,建有21個庫點,總倉容為35.86萬噸,全市各級糧庫“數據通”“視頻通”完成了與省糧庫智能化管理平臺全面對接聯通。大力推動建設糧食烘干中心,2023年,全市新建成糧食烘干中心6個,新增日烘干能力190噸,提升了我市糧食生產的機械化水平,提高了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解決因氣候原因造成的糧食霉變、收獲后晾曬不及時等減產,確保農業豐產豐收。
(二)大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動長深高速熱水至平南段改擴建工程、河惠莞高速公路龍川至尋烏(省界)支線工程建設,繼續推動國道G205線龍川縣城段改線工程建設,不斷提高糧食中轉效率;大力推進農村公路建制村通雙車道、連接現代農業產業園或旅游景區等公路優化升級,進一步完善農村地區糧食運輸條件。2023年,我市承接糧食運輸的道路貨運企業未發生過因防護不到位造成糧食損失的情況。
五、推進糧食加工環節節糧減損
(一)加強農戶科學儲糧技術培訓。推廣干燥、烘干、防霉、防蟲等技術應用。著力推進糧食倉儲設施節約減損,實施“綠色倉儲提升行動”。開展“等級糧庫”創建工作,加快推進“3A等級糧庫”創建工作,及時將已完成糧庫智能化建設的東源縣藍口糧庫、和平縣糧食儲備庫、龍川縣糧食儲備庫和連平縣工業園糧庫等4個糧庫申報2023年度“3A等級糧庫”評定。
(二)持續開展飼料糧減量替代行動。以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高轉化率為目標,深入實施飼用豆粕減量替代行動,鼓勵河源溫氏、瑞昌飼料和河源雙胞胎等飼料生產企業充分挖掘利用現有飼料資源,積極研發精準飼料配方,采用新技術、新工藝生產高轉化率飼料,促進飼料糧節約降耗。如河源溫氏通過運用低蛋白多氨基酸平衡配方技術,玉米、豆粕替減幅度明顯,2022—2023年度玉米用量同比減少約29%、豆粕用量同比減少44%;瑞昌飼料經應用精準營養配方技術,多原料組合結合使用合成氨基酸,2023年玉米用量節約18.86%,豆粕用量節約36.44%。
(三)加快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動糧食生產加工向產業化、規模化發展,2023年新認定市級以上重點農業龍頭企業(糧食生產類)6家,累計培育糧食生產加工龍頭企業33家。著力發展糧食精深加工業,推動“糧食加工”向“食品生產”轉型升級,充分延長產業鏈條,提升產品價值。近年來,我市在提升大米加工能力的基礎上,研發出了河源米粉、豬腳粉、薯粉、即熱米粉、客家黃酒、腐竹等數十個主食類加工食品,培育了一批如霸王花、金霸等實力過硬的糧食加工企業,逐步打造糧食產業集群。
六、遏制餐飲消費環節浪費
(一)加強餐飲行業經營行為管理。深入各大型商超、餐飲企業,開展“光盤行動”、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宣傳,通過派發指引、張貼宣傳海報、展示臺牌桌貼,向餐飲經營者、社會公眾發出“杜絕餐飲浪費,共建文明餐桌”倡議書等形式營造文明餐飲良好社會氛圍。截至目前,張貼宣傳海報1000份,派發臺牌桌貼1000多個,派發深化“光盤行動”、制止餐飲浪費等倡議書近2000份。
(二)落實單位食堂反食品浪費管理責任。開展“光盤行動”“文明餐桌”等主題宣傳活動,引導干部職工樹立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的良好風尚。根據就餐人數和需求,合理制定食譜和采購計劃,推行小份菜、半份菜、拼菜等供餐方式,從源頭上減少食品浪費。建立剩余菜品處理制度,對剩余菜品進行合理利用或妥善處理。
(三)建立健全學校餐飲節約管理長效機制。各學校制定節約糧食、反對浪費工作的實施方案,加強食堂管理,把落實餐飲節約的各項措施貫穿到食堂管理的各個環節,最大限度地減少糧食浪費。加強宣傳,營造氛圍。充分利用學校廣播、LED顯示屏、國旗下講話、手抄報、黑板報、主題班會等形式,向全體師生發出“節約糧食、反對浪費、光盤行動、從我做起”倡議書,引導師生不斷增強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的意識。
(四)推進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全市已建成廚余垃圾處理設施5座,總處理能力為9.3噸/日。源城區在示范片區串聯15個場所建成廚余垃圾收運處理示范路線。江東新區全域開展廚余垃圾集中清運處理,初步實現了廚余垃圾日產日清。
七、加強宣傳教育引導
結合世界糧食日、食品安全活動周、科技活動周等加強愛糧節糧宣傳教育、中小學生反食品浪費科普宣傳。通過現場懸掛宣傳橫幅、設立宣傳欄、參加線上活動、發放科普宣傳冊、政策宣講解讀、接受現場咨詢和開展“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倡議、“實驗室開放日”等活動,提高了我市科學儲糧減損、節糧減損水平,引導群眾樹立了安全、營養、健康的糧食消費意識。組織開展公益廣告活動,發出“光盤行動”倡議。積極引導將“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餐飲浪費”、推動家宴移風易俗等內容納入鄉規民約。
自開展制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以來,我市共督促餐飲服務經營者開展自查自糾8214家,將制止餐飲浪費納入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的餐飲服務企業3586家,檢查餐飲服務經營者8353家;培訓餐飲從業人員8630名,發放培訓材料1529份;公開典型案例27宗,查處簡易程序案件37宗,一般程序案件1宗,罰沒0.1萬元;發布反食品餐飲浪費宣傳視頻4部,發放各類宣傳資料5000余份,在各類報紙版面、廣播電視、新媒體平臺進行宣傳報道64篇次;開展重點宣傳活動34個,制作海報、圖解、視頻等各類宣傳產品1598個,宣傳覆蓋人群480072人次。
下一步,我們將多措并舉推進節糧減損,進一步健全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工作機制,加強糧食損失浪費全鏈條管控,減少流通、加工、儲存、消費等環節糧食損耗浪費。推廣應用節糧減損提質增效新技術,降低糧食損耗,提升糧食品質。結合世界糧食日和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活動等,大力開展糧食安全宣傳教育,營造愛糧節糧、健康消費、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引導城鄉居民養成健康節約的糧食消費習慣。
來源:資源環境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