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克
■四甲革命烈士紀念碑
黃克、陳濟平、羅高都是龍川佗城四甲村民、中共黨員、革命先驅。黃克與陳濟平曾在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后同在廣州接受革命思想教育,回鄉(xiāng)創(chuàng)辦農會,先后加入中國共產黨,并領導了四甲的黨組織與革命工作。羅高比黃、陳年紀小不少,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龍川武裝革命、分田廢債、土地改革等工作中作出了貢獻。
黃克 領導鶴市暴動的年輕人
領導龍川縣佗城鎮(zhèn)四甲村打響龍川工農革命第一槍的是黃克(1905—1928年)。
黃克8歲上私塾接受啟蒙教育,數(shù)年后就讀于鶴市坳背高等小學,老師是楊復生。楊復生于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5月?lián)沃泄昌埓ㄌ刂洠瑖顸h龍川縣黨部主委。1927年,楊復生主辦了龍川農民運動講習所,次年組織龍川縣蘇維埃政府和東江工農革命軍。1928年,楊復生與黃克一同參加領導了鶴市暴動。
在授課的時候,楊復生常常給黃克等學生講述了由無產階級領導、“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消滅剝削和壓迫的不平等社會”的十月革命故事,介紹了俄國的情況,剖析了當前中國形勢,還組織同學們討論時事政治,研究古今中外變革、農民起義和人民革命斗爭。
1922年2月,龍川革命先驅黃覺群從廣州回到四甲過年,帶回一批宣傳馬列主義和俄國十月革命的《新青年》《每周評論》等中共早期出版的刊物以及龍川留省同鄉(xiāng)會刊物《雷聲》,趁機向族中青年進行宣講。黃覺群認為黃克是棵好苗子,讓他進入位于省城廣州的廣東省立宣講員養(yǎng)成所學習。因黃克好學,受到了中共廣東省黨組織的大力培養(yǎng),專門安排共產黨員對他進行悉心教育,使他全心全意接受馬克思主義,下定決心投身工農革命運動。
廣東省立宣講員養(yǎng)成所停辦后,黃克暫時走入社會,被中共廣東省地方黨組織安排到廣州市區(qū)從事青年運動,從此他成了職業(yè)革命者。
1924年,彭湃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秘書的身份,擔任第一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主任。第二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于1924年8月21日開學,黃克被推薦報考,被列為重點培養(yǎng)對象,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曾得到過阮嘯仙、彭湃、黃居仁的悉心培養(yǎng),是廣東農團軍的骨干分子。
從農講所畢業(yè)后,黃克先后被派往花縣、清遠、廣寧、仁化、惠陽等地,按照彭湃、阮嘯仙等的安排,秘密發(fā)展黨組織,開展農民運動,組織農民武裝組織——農民自衛(wèi)軍,在各地成立農民協(xié)會。
1927年12月,黃克率領清遠與花縣的農民自衛(wèi)軍參加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后,起義主力撤到花縣,與花縣農軍骨干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師,北上韶關。當時韶關有國民黨重兵把守,廣東省委派黃克前往紅四師傳遞情報。黃克對花縣、清遠一帶的路況比較熟悉,只花了2天時間就把情報送達,因而紅四師折回從化,趕赴海豐革命根據(jù)地。紅四師便是在這個時候轉道進入河源、紫金等地,計擒紫金縣長丘國忠并將其槍斃。
1927年底,22歲的黃克回到龍川,受邀到鐵場農民運動訓練班任教員,主講《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農民運動、共產黨的建設等。因形勢不明朗,農訓班提前結束了。不久,黃克接到中共廣東省委和中共東江特委的通知,要求他迅速和中共龍川特別支部聯(lián)系,傳達中共廣東省委和中共東江特委指示,配合東江地區(qū)各縣暴動,組織領導龍川縣武裝反抗國民黨的大暴動。
決定暴動之前,接到上級命令的黃克在族叔黃覺群的支持下,改組了中共龍川縣特支,并出任書記,黃覺群當選組織委員,楊復生當選宣傳委員,在佗城建立農協(xié)會,在農民運動基礎較好的四甲、鐵場舉辦培訓班,培養(yǎng)農民骨干。
在這里,黃克與引領他走上革命道路的老師楊復生攜手并肩戰(zhàn)斗。楊復生和黃覺群、黃自強等人同是中共龍川黨組織領導人,但尚缺乏武裝斗爭經驗。從省城回來,身經多戰(zhàn)的黃克,雖然只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小伙子,但已成長為革命斗爭領導者。
1928年1月,中共東江特委巡視員、東江革命委員會代表劉琴西來到龍川四甲上印寨,和黃克取得聯(lián)系后,由黃克主持召開了龍川特別支部委員會議,貫徹上級指示,計劃在年關發(fā)動武裝起義,建立東江革命根據(jù)地。黃克領導著龍川特支,積極組建東江工農革命軍。
同年2月,龍川蘇維埃政府正式成立。成立大會宣布:東江工農革命軍第一軍正式成立,黃克任總指揮。龍川縣蘇維埃政府一誕生,就著手籌備武裝暴動事宜。
同年3月7日,負責傳遞情報的鐘彪不幸被當?shù)卮蟮刂鼽S元增“富戶團”的巡夜隊員抓獲而遇害,藏于他身上的工農軍各編隊花名冊及進軍鶴市的路線圖、標志、標語、布告、口令等均落入敵手。
時任鶴市區(qū)區(qū)長兼警察所所長陳偉枝、保衛(wèi)團團董張月舫立即向國民黨龍川縣政府縣長黃蔚文密報,黃蔚文當即作了嚴密布防,并突然襲擊,搜捕工農革命軍骨干成員。由于黃克不知鐘彪已遇害的情報,暴動仍按原計劃進行,占領了區(qū)警署。
鶴市暴動次日上午9時許,黃克已獲知鐘彪遇害,下令撤離,遇上縣警大隊大隊長黃雨生殘部與黃布宦境保衛(wèi)團500余人夾擊,寡不敵眾,突出重圍,退回四甲上印寨。
同年3月下旬,龍川當局糾集國民黨五華、河源邊境的地方民團2000多人,分兵五路進剿四甲蘇區(qū)。3月25日,黃克、黃德初擬向中共東江特委巡視員兼東江工農革命軍軍長劉琴西匯報鶴市暴動情況和四甲地區(qū)反“圍剿”部署情況途經樂村時,被鄒鐵強出賣,他們被地主民團武裝頭目張香谷率人捕獲。4月中旬,黃蔚文下令將黃克、黃德初帶往龍川縣城郊殺害。
陳濟平 矢志不渝跟黨走
陳濟平(1891—1960年),佗城四甲東坑村人,中共黨員。1907年至1912年在龍川縣立高等小學讀書。1912年至1915年在廣州述善中學就讀。其間加入國民黨。
陳濟平因家庭經濟拮據(jù),于1915年回到家鄉(xiāng)四甲務農。1921年至1923年,參加了黃日初組織的“宣講員養(yǎng)成所”學習班,學習了馬列主義思想,了解俄國十月革命發(fā)生的經過,并參與由中央特派員黃鴻良領導的四甲農民協(xié)會工作,宣傳馬列主義、十月革命、打倒土豪劣紳等革命思想。
1924年至1925年11月,陳濟平任四甲國民學校教員、校長,1925年與黃自強、黃德初等組織四甲農民協(xié)會會員成立擔架隊、運輸隊、婦女洗衣隊,參與國民革命軍東征。
1925年4月,國共合作,國民黨龍川縣黨部改組,陳濟平被選為國民黨龍川縣黨部監(jiān)察委員、龍川縣第一區(qū)農民協(xié)會執(zhí)行委員。1926年由黃自強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5月,蔣介石“清黨”,國民黨龍川黨部執(zhí)監(jiān)委員楊復生、黃自強等7名共產黨員被捕,陳濟平和未被捕的執(zhí)監(jiān)委員奔走營救,一面向上級機關通報,一面發(fā)動學生、農會數(shù)千人請愿,經過80多天斗爭,國民黨龍川縣政府被迫釋放了楊復生、黃自強等7人。從此,陳濟平脫離了國民黨的一切工作,回到四甲。
1927年12月,陳濟平參與黃克、葉卓、鐘彪改選中國共產黨龍川特支領導機構,黃克為書記,陳濟平為支部委員。1928年3月6日,黃克組織成立龍川縣蘇維埃政府,陳濟平為9名政府委員之一(其他8人為黃克、黃覺群、楊復生、鄧雨田、黃日初、黃自強、鐘彪、黃天澤),黃克任主席兼軍事委員會主任,黃彩亭、鄒鐵強任軍事委員會委員;政治部主任由楊復生擔任,委員為戴文達;財政部主任由陳濟平擔任,委員為黃日初、鄧雨田;農運部主任由黃自強擔任,委員為黃天澤。
1928年農歷二月十七,龍川縣蘇維埃政府召開軍事會議,決定攻打龍川鶴市。農歷二月十九,龍川縣蘇維埃政府攻打鶴市,陳濟平負責籌糧工作。暴動失敗后,國民黨龍川縣政府懸賞三百塊白銀通緝陳濟平,他的家產被抄,房屋被燒,他被迫赴省城(廣州)尋找黨組織未遂,于是出走南洋,1937年冬回到家鄉(xiāng)。1939年,由黃文光(黃干)同志恢復其黨籍。
1941年冬至1946年,陳濟平任四甲中心學校校長。在此期間,他在黨的支持下,迫使國民黨龍川縣政府同意在四甲辦中心學校。1939年他被選為縣參議員,1940年任四甲黨支部宣傳委員,隨后擔任四甲黨支部書記,并以學校為掩護開展地下黨活動。1946年下半年,國民黨龍川縣政府派管國智、劉鴻梧到四甲中心學校教書,監(jiān)督地下黨活動,已暴露身份的中共黨員撤離學校,陳濟平辭去校長職務,轉入地下黨工作。
1946年5月至1949年6月,陳濟平負責籌款籌糧支援部隊開展游擊活動,負責地方擴軍;組織和領導農會工作,組織民兵配合部隊活動;鼓勵青年參軍;積極參加“反三征”;領導和組織四甲分田廢債工作。
1946年5月,上級黨組織派王彪、張濤、張彬、劉平、黃平與陳濟平聯(lián)系,開會討論劃四甲、坪田、河源黃村為游擊區(qū),簡稱“河東區(qū)”,也稱“川南區(qū)”。
1947年1月,陳蘇、李奇帶領武工隊30多人與陳濟平聯(lián)系,開會討論,選18歲至25歲民兵為“常備隊”,26歲至42歲民兵為“后備隊”,打擊特務,協(xié)助收稅。
這個時候,陳濟平已年過六旬,猶然被國民黨龍川縣政府視為四甲“土匪頭”,但仍想拉攏他。
1947年4月,縣參議長黃蔚文寫信通知陳濟平:“本月4日,縣長、參議長、大隊長送撥四甲救濟糧5000斤,同往四甲親自發(fā)放……”
這真是送上門來的大生意。經研究,部隊計劃活捉“三巨頭”。當夜由嚴尚民率部隊在四甲黎子塘布雷埋伏,4日上午10時許,縣警中隊長徐洪帶隊進入伏擊圈,斃敵人1人,傷敵30余人,繳槍40多支,子彈200多發(fā),取得龍川解放戰(zhàn)爭第一仗勝利。
1947年5月下旬,國民黨龍川縣長羅湘元函告陳濟平,勒令他停止革命活動,后又3次派代表與陳濟平講和,要他停止領導四甲革命,但陳始終不為所動。他和戴文達等9位四甲革命者的房屋在1948年農歷七月十四被黃道仁率兵士燒光。1948年,國民黨龍川當局又誘以高官厚祿,讓陳濟平投降,陳召開會議,號召全體黨員、干部、民兵骨干將革命進行到底。
1948年農歷十一月十一夜,保十三團與縣自衛(wèi)隊兵分三路“圍剿”四甲,陳濟平在葉布龍湖被抓,化裝成老農民機智脫險,和他同時被捕的羅高、黃丁嬌等人被殺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陳濟平任龍川縣人民政府處理敵產委員會主任、縣法庭庭長、縣政府秘書。1960年,陳濟平帶領四甲村民在芹菜坪開荒種果,操勞過度,肺病復發(fā)去世。
羅高 一片丹心為革命
羅高(1916—1948年),原名丙星,生于佗城鎮(zhèn)四甲葉布村的一個貧苦家庭。1939年,四甲成立了黨支部,羅高受到了黨的培養(yǎng)教育。
1942年春,有地主侵吞了農民80多石谷子。中共地下黨很快組織領導四甲農民開展反對地主侵吞農民糧食的斗爭,通過發(fā)動群眾,開展合理合法的斗爭,使這80石谷子如數(shù)歸還農民,對此,群眾揚眉吐氣。四甲年輕的村民羅高主動向地下黨組織提出申請,要求加入共產黨。因“粵北事件”發(fā)生,黨組織活動暫時停止,直至1944年10月,恢復活動的四甲黨組織才吸收他入黨。
由于四甲蘇區(qū)軍民經過了革命戰(zhàn)爭的洗禮,群眾基礎好,對共產黨感情深。1944年冬,在后東特委指示下,四甲率先恢復了黨組織活動。羅高如愿入了黨,他的兩個弟弟也在他的教育下參加了革命。羅家成了革命聯(lián)絡點。
1947年3月,九連工委在河源黃村召開恢復武裝斗爭會議,四甲黨員黃平、黃輝等參加。會后,黃平、劉冠領導成立飛鵬武工隊,在龍(川)河(源)邊境和四甲一帶活動。羅高發(fā)動青年參加民兵組織,使四甲民兵隊伍不斷壯大。
飛鵬武工隊配合東江人民抗征隊在龍河邊境活動,解決河東部隊經濟給養(yǎng)問題,開展減租減息、鋤奸反霸、鎮(zhèn)壓豪紳地主革命活動,推翻了國民黨在四甲的基層政權保甲制,恢復和發(fā)展村農會、民兵和婦女會等組織。
同年4月6日,羅高帶領民兵配合東江人民抗征隊,在里子塘伏擊龍川縣國民黨自衛(wèi)總隊的一個中隊,全殲敵人,繳獲槍彈一大批;4月13日,羅高組織民兵,配合東江人民抗征隊,在坪田夜襲并全俘國民黨龍川縣自衛(wèi)總隊另一個中隊,繳獲各種武器一大批。
自1947年7月起,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戰(zhàn)略防御轉入戰(zhàn)略反攻,10月10日由總部發(fā)表政治宣言:《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同年9月13日,中共全國土地會議通過了《中國土地法大綱》,于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公布。九連工委在自己的電臺里收到了這兩個重要的“雙十文件”,根據(jù)兩個文件精神,九連工委決定,在和平、龍川、河源等地,選擇條件較成熟、群眾基礎好的鄉(xiāng)村建立游擊根據(jù)地,進行土地改革。
四甲村的黨員覺悟很高,12月下旬,四甲黨支部派孫志到河東總部請示九連工委,希望在四甲開展土地改革。根據(jù)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打下的革命堅實基礎和黨員、群眾的意愿,九連工委決定在四甲地區(qū)進行土地改革。
隨即,四甲成立分田廢債委員會,孫志任主任,陳崇祺、戴文達、羅偉、黃瑞為副主任,陳濟平為顧問,羅高、鄒興、黃日強為委員。羅高與戴文達等人負責葉布村的停租廢債、分田分糧斗爭,并擔任葉布農會會長、黨小組組長等職。
羅高帶頭實報自己的耕地面積,以及耕地的遠近肥瘦情況,帶動了全村的土地改革順利進行。
1948年4月,游擊隊戰(zhàn)士王德榮,在善陂徑咀被敵人抓捕,就地遭槍擊倒地,未中要害,但身受重傷。羅高不畏風險,將王德榮接到自己家中隱蔽搶救醫(yī)治。經過羅高及其家人的精心醫(yī)治和護理,王德榮轉危為安。
1948年農歷十一月十一夜,國民黨保十三團聯(lián)絡河源縣自衛(wèi)班“圍剿”四甲革命組織,到游擊隊和地下黨員常到之地如上印大巢里、葉布龍湖、橋子頭、上鋒等地,進行夜間突襲。當天,羅高在上鋒村召開黨小組會議,會后并未回家,住在上鋒村村民鐘添家。次日凌晨,上鋒被包圍,羅高、陳濟平、毛美及上鋒一些革命群眾被捕,在被押往藍口的途中,陳濟平機智脫險。
四甲中心支部成員、鄉(xiāng)農會成員、民兵常備隊和飛鵬武工隊領導緊急集中開會,責成國民黨鄉(xiāng)長黃日初和幾位四甲士紳趕去藍口設法將被捕人員保釋回來。最終,大部分被捕人士被保釋回來了,但羅高、黃丁嬌、黃龍興、毛美4人保釋被拒。
當年農歷十一月廿一,國民黨龍川縣政府派兵前往藍口,押解羅高等4人回佗城,在南門沙壩,羅高、黃丁嬌與毛美被殺,羅高時年32歲。
本版主要依據(jù)資料:《四甲蘇區(qū)紅旗飄》《東江英烈傳》(第三輯)等。
(轉載 2021年2月21日 河源日報河源史志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