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縣首屆“嶺南油茶文化節”(中國·龍川)暨精準扶貧成果展活動現場。
■龍川縣舉行山茶油產業招商洽談簽約暨油茶產業扶貧項目簽約儀式,10個項目成功簽約。
■在首屆“嶺南油茶文化節”(中國·龍川)暨精準扶貧成果展上,20多家農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展出了豐富多樣的農村“土貨”,吸引了廣大市民前來參觀、購買。
核心提示
11月23日至24日,一場以“龍川山茶油,客家味道”為主題、以白花山茶果為主角的首屆“嶺南油茶文化節”(中國·龍川)暨精準扶貧成果展在龍川縣文化體育廣場舉行,這一盛會豐富了這個冬日的色彩。
龍川縣是“全國油茶示范縣”,油茶種植歷史悠久,上溯隋唐時期,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當前,這種長于北緯24°嶺南黃土地上的41萬畝白花小茶果,歷經歲月打磨,在年復一年花開花落中,鼓起了群眾的腰包,也讓龍川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端“油瓶子”產業的藍圖逐步落地,成為農業農村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新動能。
深厚的農耕文化,堅守初心的傳統種植,只榨取第一道茶果自然本油的守道精神,以及在傳承中勇于創新的更加嚴苛和科學的工藝,成就了今天龍川山茶油滴滴富含大自然清香的最原始味道。
正是這種自我加持的獨特魅力,白花山茶果在這個冬日盛會上,綻放著比陽光還要耀眼的光芒,吸引了黨委、政府、專家學者、企業及人民群眾的眼光,成就了首屆嶺南油茶文化節別樣的風景。
把山茶油打造成鄉村振興產業和大灣區“油瓶子”
產業興,則鄉村興。
在首屆“嶺南油茶文化節”(中國·龍川)暨精準扶貧成果展活動上,龍川山茶油不再被當作純粹的食用油提起,打造集“產、學、研、種、銷、加工”一體化的山茶油全產業鏈條成為熱門話題。
代表市政府參會的副市長賴小衛說,農業大縣的龍川有著深厚的農耕文化精神,在發展山茶油產業上有基礎、有歷史、有文化、有情懷,產業前景廣闊,對鄉村振興、打贏脫貧攻堅戰有著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他寄語龍川要以此次油茶文化節為契機,搭建平臺、整合資源、加強指導、優化服務,加強科技創新,全力推動龍川油茶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做強做優做大全產業鏈條,努力實現從油茶大縣向油茶名縣邁進,走出一條生態河源、現代河源相得益彰的發展新路,為推動我市“示范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提效破局貢獻龍川力量。
看好龍川山茶油的發展,認為是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抓手的還有參會的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總經濟師程文章。作為一名資深農業人,一直以來關心和支持龍川山茶油發展。他說,10年前龍川縣決定把油茶產業做強做大,今天全縣種植面積達到了41萬畝,有8家省、市級農業龍頭油茶企業和200多家油茶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打造了“上山打油”“花果樹”等16個油茶品牌,這些都無一不在表明,龍川初步具備了鏈條式產業發展的基本條件。
程文章充滿信心地為龍川發展油茶產業支招,希望龍川立足自身生態資源優勢,全力推進油茶產業園建設,推動農業產業鏈向中高端延伸,唱響“龍川山茶油”區域公共品牌,講好油茶故事,做好油茶文章,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努力打造成為全省油茶產業的標桿。
龍川縣油茶產業協會會長駱東梅說:“我們龍川油茶產業,接下來要跟一、二、三產業充分融合,不單把油賣出去,旅游也要做起來,把整個油茶產業鏈做長、做大。”
事實上,作為國家級重要生態屏障及我省重要的生態發展區,龍川一直在摸索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生態文明發展之路,從而實現綠色崛起。
今年初召開的中共龍川縣委十三屆六次全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新理念,堅定不移走好生態和現代相得益彰的發展新路。9月18日召開的中共龍川縣委十三屆八次全會進一步明確了發展目標,提出要堅定不移以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綱”,持續推動與大灣區市場需求的無縫對接。其中,就旗幟鮮明地表示,要以山茶油為“媒介”,把龍川縣建設成為大灣區的“油瓶子”。
黨委一諾,千帆競發。在龍川縣黨委、政府產業引導和政策扶持下,龍川山茶油迎來發展的春天。目前,全縣油茶種植面積41萬畝,年產油茶籽9.6萬多噸,年產值達11.8億元;有油茶生產經營企業150多家,種植面積30畝以上的有1100多戶,有油茶專用品牌16個。去年7月,龍川縣現代農業(油茶)產業園入選省級農業產業園,再次按下了山茶油發展的“快進鍵”。如今,龍川山茶油從最初傳統的油茶產品發展到如今具有一定規模的油茶產業,形成了集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經濟,油茶產業已經成為農業產業的重要支撐。
龍川縣委書記黃添勝表示,龍川縣圍繞打造大灣區高端“油瓶子”產業這個目標,以省級現代農業(油茶)產業園建設為契機,充分發揮農村自身的資源優勢,在做長產業鏈、做優供應鏈、做高價值鏈,做大做強農村特色產業方面下功夫,加快形成 “規模化基地+精深加工企業+科技支撐+商貿物流+休閑旅游”的全產業鏈模式,持續擦亮“全國油茶示范縣”金字招牌和國家級區域品牌,打響龍川油茶品牌。
躋身“國字號”行列 上榜全國油料區域公用品牌
在眾人一致看好白花小茶果時,龍川縣委縣政府在首屆“嶺南油茶文化節”上宣布了一個振奮人心的喜訊。
據悉,在11月15日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中國農業品牌目錄300個具有代表性特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100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榜單和100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影響力指數評價榜單正式發布。龍川山茶油憑借41萬畝種植規模、傳統農耕生態種植方式、產學研全產業鏈條及注重科技創新等優勢,成功上榜全國8個油料區域公用品牌。
這是一場硬實力的較量。中國農業品牌目錄2019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征集工作在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指導下,由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會同中國農村雜志社、中國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以自愿、公開、公正、公益為原則,面向社會、面向基層共同開展。經過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主體申報、材料匯總初審、征求省級主管部門意見、專家評審委員會推選和面向社會公示等環節,推選出具有代表性的300個特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從中抽取100個品牌由中國農業大學等單位開展公益性的價值評估和影響力指數評價。
而龍川山茶油這個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優秀品牌從海量的產品中,以新品牌亮相并脫穎而出,首次走出深山出現在大眾視野。
事實上,龍川山茶油正在人們返璞歸真的生活中逐漸嶄露出它獨特的魅力。2019年8月,龍川山茶油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躋身廣東省首批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與此同時,在今年的“雙11”期間,山茶油成為最暢銷的農產品之一。
目前,油茶樹變成“搖錢樹”,油茶果成為“致富果”,成為百姓脫貧奔康和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目前全縣有28個省定貧困村的8500戶貧困戶發展油茶生產,油茶種植面積達2萬多畝。
頂著“國字號”榮譽稱號的龍川山茶油,必將展現出品牌的帶動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成為促進龍川產業興旺、助力父老鄉親增收致富、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牽引力。
龍川縣縣長楊利華表示,將以晉升“國字號”為契機,進一步完善龍川油茶標準化生產、研發、檢測、銷售及衍生品等全鏈條生產,全力推動龍川油茶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努力實現從油茶大縣向油茶名縣邁進,真正將油茶樹變成“搖錢樹”,把油茶林變成“綠色銀行”,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促使貧困戶脫貧奔康。
油茶產業簽約大豐收
項目涉及面廣而深
酒香不怕巷子深,油香招來簽約熱。在冬日暖陽下舉行的這場嶺南油茶文化盛宴上,龍川縣收獲油茶產業簽約大豐收。
在11月23日舉行的龍川縣山茶油產業招商洽談簽約暨油茶產業扶貧項目簽約儀式上,成功簽署合作項目10個,涉及山茶油的研發、種植、銷售、深加工和金融服務,除開金融融資服務戰略協議,其他投資合同金額累計超億元。
龍川縣農業農村局與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龍川縣支行共同簽署農業金融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后者將立足龍川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開發不同的金融產品,設計具有針對性的產品要素,以開放的姿態幫扶鄉村產業,破解農業生產中的融資難問題。具體到油茶產業金融服務,龍川縣支行將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科技創新、產品研發、鄉村旅游等方面提供融資服務。
龍川縣現代農業(油茶)產業園與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簽署龍川油茶與花卉搭載與選育合同。后者是中國航天專業從事空間生物產業的高新技術企業及開展航天搭載與空間生物實驗的管理方和運營方,將通過搭載方式進行植物空間誘變與產品開發,為龍川山茶油等農業品種提供品種選育服務。
龍川縣綠油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這次簽約中嶄獲佳績。該公司先后與中惠信眾實業有限公司、北京中佳農實業有限公司、景旺電子科技(龍川)有限公司簽訂農業合作伙伴關系,各自充值20萬元,把綠油公司生產的山茶油作為公司的指定用油。
龍川縣綠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也收獲滿滿。該公司與廣東工業大學簽署了校企研發合同,將用3年時間,在茶籽油的生產及科技種植方面進行科研開發。該公司與惠州市仲愷天福文化投資有限公司簽署茶油銷售意向書。該公司與湘潭湘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簽署生物質熱解氣化熱電炭聯產協議,后者將投資8000多萬元建設生物質熱解氣化熱電炭聯產項目,利用山茶枝葉、茶果殼等生物質材料在生物質氣化爐中發生熱解、氧化、還原反應,最終產出生物質可燃氣、生物質炭、木質液,并利用可燃氣燃燒供暖發電,實現“山茶樹全身都是寶”的經濟效益。
另外,龍川縣星匯山林開發有限公司與廣東工業大學簽署油茶洗滌用品、護膚品研發合同。這將有助于油茶果深加工產業發展,拉伸產業鏈條,增加油茶經濟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龍川灣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廣東煜陽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簽署林下經濟協議,雙方將大力發展生態種植與養殖,其中用山羊輪牧除草,發揮山羊“除草機”作用,不僅起到清除雜草取代繁雜的除草工作的目的,而且省時省力非常環保,是一種值得提倡的除草方式。
(轉載 2019年11月24日 河源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