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嘯仙
東源義合下屯村,東江之畔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客家小山村。南粵古驛道東源段連接線從這里經過,這里還走出了一位非凡的英雄模范人物——阮嘯仙。
“河源三杰”之首;
廣東著名農民運動領袖;
中共紀檢監察工作先驅;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首任“審計長”;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
今年9月4日,在阮嘯仙誕辰121周年前夕,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再次來到東源縣義合鎮下屯村大塘面屋,走進阮嘯仙故居,徜徉于烈士紀念館,瞻仰阮嘯仙顏容,緬懷英烈業績,感受前輩風范……
阮嘯仙,中共歷史上一位著名的革命先烈,民主革命時期東源乃至河源地區資歷最深、職級最高、影響最大的一位革命前輩。
馳騁大江南北,踏遍逶迤河山,阮嘯仙用他的忠誠和擔當,用他的辛勞和熱血,用他短暫而壯麗的37個春秋,在中共歷史上鐫刻了永不褪色的紅色印記,創造了許多“第一”或“之最”。
中國共產黨第一批五十多位黨員之一。阮嘯仙在廣東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就讀時,就深受俄國十月革命影響,開始閱讀《新青年》等進步刊物,接受了馬列主義的熏陶。1920年8月,廣東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他旋即加入。1921年春,廣東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成立,他為該會主要成員。同年7月下旬,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后,他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黨員之一。
最早從事工人運動的先驅之一。阮嘯仙于1922年秋從廣東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畢業后,隨即投身工人運動,正式走上職業革命家之路。他從參加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廣東分部工作開始,發起創辦“愛群通訊社”, 與劉爾崧等人一起,組織青年工人,開展各種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爭;成立廣州工人代表會和工團軍,建立工人教育機關,積極支援省港工人大罷工,是廣東早期工人運動的重要領導人。
最早從事青年運動的領袖之一。阮嘯仙1918年春考入廣東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后,與周其鑒、劉爾崧、張善銘等人一起,發動和組織全校學生開展了一場要求讀書、改造學校、驅除校長的著名學潮,標志著他立志“改造社會”正式開始。自1922年6月起,他從廣州社會主義青年團首任書記譚平山手中接過接力棒,先后擔任了廣東社會主義青年團執行委員會書記、青年團廣東地區執行委員會委員長、團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等,大刀闊斧整頓團組織,發動青年積極參加工運、青運和農運斗爭,受到中共中央執委會委員長陳獨秀和團中央的高度評價。
最著名的廣東農民運動領導者之一。阮嘯仙與從事農運工作的彭湃、周其鑒、黃學增,被尊稱為廣東省的“四大農頭”。他先后擔任中共廣東區委委員、農委書記、廣東省農協常委、農運特派員等職務,足跡遍布南粵大地,與農民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在國共合作的旗幟下,歷任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組織干事和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委員、第一屆至第六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教員和第三屆農講所主任,與毛澤東、彭湃等人一起,為我黨培養造就了一大批農民運動骨干。此外,他還擔任中共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委員,與毛澤東、羅綺園三人,同時成為國共兩黨中央農委委員的共產黨人。
中共黨內最早認識和從事武裝斗爭的革命先驅之一。1922年3月發表了《社會主義與軍人》一文,提出了“組織社會主義的軍隊——赤衛軍”,認為這是“指導社會主義者舉行社會主義革命第一步重要的方法”。 這與周恩來在《評胡適的“努力”》一文中提出的“真正的革命非要有極堅強有組織的革命軍不可”、蔡和森在《向導》撰文呼吁的要“仿照蘇俄紅軍建立軍隊”的觀點是高度一致的。這是中共早期黨內一些重要骨干對建立革命武裝最早的理論思考與寶貴探索。大革命失敗后,他毅然投身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斗爭,先后在廣東韶關、江蘇徐州等地,發動仁化暴動、徐海蚌武裝起義,籌建廣東工農革命軍北路第八獨立團、中國工農徐海蚌地區紅15軍,為大革命失敗后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樹立了光輝典范。
唯一一位連續在兩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紀檢監督機構成員的人。為了加強中共黨內紀律監督,堅決反對和遏制貪腐行為,中國共產黨在武昌召開“五大”時,設立了中共歷史上級格最高的紀檢監察機構——中央監察委員會,選舉產生了中央監察委員會的7位委員、3位候補委員,阮嘯仙當選為候補委員之一;在莫斯科召開中共“六大”時,中國共產黨將“中央監察委員會”更名為“中央審查委員會”,選舉產生了中央審查委員會3位委員、2位候補委員,阮嘯仙與劉少奇等被選為委員。阮嘯仙是中共紀檢監察工作的先驅。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一任“審計長”。 阮嘯仙是人民審計制度的奠基者。他是中共“三大”“五大”和“六大”代表。在黨中央工作期間,擔任過中共中央審計處處長,曾負責黨的經濟審查工作。他在“一蘇大”和“二蘇大”時,先后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央審計委員會主任,擔負著中央蘇區經濟審查等重要職責,與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人一起,共同參與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的領導工作。特別是他領導中央審計委員會的同志們,根據審計條例,卓有成效開展各項審計;健全財務制度,嚴肅財經紀律,查處腐化分子,把蘇維埃政府建設成為“空前的真正的廉潔政府”,為中央蘇區經濟建設和紅色政權的鞏固做出了卓越功勛!國家審計署原審計長李金華尊稱阮嘯仙是“我黨審計工作的始祖”。
……
1935年3月6日,時任中共贛南省委書記、贛南軍區政委的阮嘯仙,在贛粵邊境的信豐縣安息鄉(現安西鎮)上逕村楓樹庵附近的一個小山頭上指揮突圍時,不幸中彈壯烈犧牲,英年37歲。
幾天后,也就是3月10日,阮嘯仙的好戰友、時任中央軍區總政治部主任賀昌,突圍至贛南會昌歸莊時,不幸壯烈犧牲。
對于阮嘯仙、賀昌的犧牲,戰士們悲痛萬分。一同突圍出發、時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陳毅,在輾轉突圍到達信豐油山后,驚悉阮嘯仙和賀昌犧牲的噩耗后,含淚寫下了一首催人淚下的詩篇——《哭阮賀》,充分表達了他對昔日老戰友的崇高敬意和無限懷念之情:
最近同志中,
阮賀足稱賢。
阮譽傳嶺表,
賀名播幽燕。
審計嘔心血,
主政見威嚴。
哀哉同突圍,
獨我得生全。
2009年,中組部、中宣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開展了“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經過近億群眾投票和中央有關部門核準、組委會評審專家投票,阮嘯仙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這是多么崇高的榮譽啊,阮嘯仙當之無愧!
殊不知,據權威統計,全國有名和無名烈士約有兩千多萬名,其中有名有姓烈士僅293萬名。能從這幾千萬名烈士中,入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這是何等的不容易!這份榮譽,是何等的重啊!這既是阮家人和下屯村民的榮耀,也是義合和東源人民的殊榮,更是河源乃至全廣東人民的驕傲!
今天,在義合下屯,在阮嘯仙故居,在先烈紀念館,我以一個家鄉后輩的崇敬,也以一個研究阮嘯仙生平作家的虔誠,從一行行深沉凝重的文字里,從一幀幀褪色泛黃的照片中,從一個個古稀老人時清時沌的敘說中,去探尋阮嘯仙的閃光足跡,解讀阮嘯仙的壯麗人生,感悟阮嘯仙的崇高風范!
佇立在阮嘯仙故居,默念著阮嘯仙的英名,瀏覽著阮嘯仙的事跡,深深地被阮嘯仙的崇高風范所折服,一股神圣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別是阮嘯仙身上所折射出的堅如磐石的革命信念、敢為人先的使命擔當、能上能下的寬廣胸襟、嘔心瀝血的奉獻精神和大愛無私的家國情懷,尤為值得我們及子孫后代學習和弘揚光大!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這就是我們今天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的初衷和本來。
轉身離開下屯時,心間陡然一亮,一句膾炙人口的偉人詩句,不禁脫口而出——
踏遍青山人未老,
風景這邊獨好!
是啊是啊,從下屯走出來的阮嘯仙雖早已離我們而去,但他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卻歷久彌新。阮嘯仙等革命先輩留下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風范將亙古“未老”!
阮嘯仙英名永駐!
阮嘯仙精神不朽!
阮嘯仙風范長存!
我堅信,作為“嘯仙故里”的紅色河源,在建設全省綠色發展示范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排頭兵,努力建設生態河源、現代河源的偉大實踐中,必將以更加壯美的風景呈現在世人面前!
河源,明天會更好!
(轉載 2019年9月7日 河源日報)